孙作宾-孙作宾同志是我们的好领导
沈岭
我认识孙作宾同志有40余年了,在这漫长的年月里,我们是断断续续地来往,时间最长的是1954年12月他被选为青海省省长以后。
在我们接触中,我感到最深刻的是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那时他担任省长,我在政府任秘书长。他上任后首先是要青海省的地图,他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研究青海的地形地貌,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地了解分布情况和风俗习惯,然后研究青海的工农牧业生产和文化教育等有关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他认为青海是个好地方,工、农、牧业都有很大发展前途,尤其海西的柴达木是个聚宝盆,于是响亮地提出我们要热爱青海,把青海建设好。
他谈到民族情况时说,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民族内部的矛盾,经常发生民族纠纷,草原纠纷,常有械斗,致使人身伤亡。所以抓好民族工作是政府的一件大事。他多次强调要搞好民族团结,要互相帮助,否则牧区难以安定,牧民的生产生活也没有保障,社会基础不稳,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
作宾同志善于做民族统战工作,对民族统战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喜饶嘉措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青海省的副省长,在全国宗教界是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他首先做喜饶嘉措的工作,他们谈的最多,为此喜饶嘉措很受感动,对他的秘书说:“孙省长的讲话哲理很深,我爱听,他教育人们爱党爱国,有了国家,才能有民族的发展,才能保证信教的自由,才能有安定的生活。国家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作宾同志的讲话,通过喜饶嘉措的传达逐渐深入到民族宗教的上层人士中,给开展青海的民族统战工作疏通了道路。
他不怕吃苦、不怕疲劳地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在副省长札喜旺徐的陪同下,去过玉树藏族自治州,与千户札嘉才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谈话;去过果洛藏族自治州给康万庆做工作。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日仑,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夏茸尕布,塔尔寺的活佛赛池(寺主),东关大寺的教长买成章等头人,他都一个一个地热情接待,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行爱教爱国教育,在少数民族中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他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当时在政府领导部门少数民族干部很少,尤其是回族干部更少,只有马乐天是省政府的副秘书长(回族),他提出要大力培养回族、土族、蒙古族干部,有了民族干部,才能提高民族的素质。总之他在青海民族统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作宾同志正直、坦诚、平易近人,待人诚恳,对党忠诚,是一位为人民所爱戴所尊敬的领导干部。他坎坷不平的一生,经过多次的折磨,受了不少冤屈,但从未流露过不满,也从不讲别人的坏话。每次受到诬陷、迫害,他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他被错划为右派将近廿年,忍辱负重;“文化大革命”受到残酷斗争,忧心如焚。我问他为什么不上诉申辩?他说:“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要坚定不移相信党,我有什么错误自己最清楚,党也最了解。共产党是最伟大、最公正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造谣生事,扩大事实,昧着良心讲别人的坏话,来欺骗中央。他们说我是右派,我始终坚持我是左派,所以在省图书馆工作时,我写了‘革命到底’四个大字贴在墙上表明我的观点。现在党中央给我平反了,是非不是都清楚了吗?”
作宾同志1979年春调陕西任职。1983年秋来到青海,提出要看喜饶嘉措的故居和寺院。喜饶嘉措是青海循化县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他的寺院也被破坏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央给喜饶嘉措平反昭雪,重新修复了古雷寺。作宾同志念念不忘这位宗教界的爱国老人。我陪同他到循化县看望了喜饶嘉措的故居。我们到这里稍事休息后,去向喜饶嘉措的遗像行了礼,作宾同志送了一块书有“爱国老人”四个大字的匾额,并向全寺众僧讲了喜饶嘉措生前的爱国、爱教事迹,鼓励他们要继承大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搞好民族团结。众僧很受感动,并一致表示,要遵循大师遗志,爱国家、爱人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教徒。
沈 岭
1996年11月20日
*沈岭曾在孙作宾担任青海省省长时任省政府秘书长。1983年任省政协主席。
孙作宾/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