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青海回族、撒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汪受宽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青海循化县爆发了回族和撒拉族首次反清斗争,其领袖是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的苏四十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青海循化、化隆一带,伊斯兰教花寺门宦第二代教主马国宝与哲合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发生教争。自乾隆三十八年开始,双方发生械斗,互有伤亡。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十八日,派到循化处理教争的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公开偏袒花寺派,声称要“杀尽新教”(指哲合忍耶门宦)。苏四十三等人愤而杀死杨、新及守城官兵,使教争转化为反清斗争①。
  参加此次起义的是循化厅查加、清水、张尕、别列、草滩坝、崖曼、苏只、街子、打苏古九工等地哲合忍耶门宦的撒拉族群众,化隆、甘都地区苏胡家、阿路乎、阿黑旦三庄的部分撒拉族群众也参加了起义,另有部分老教回族参加。苏四十三、韩二个率领 1000余起义军于三月二十一日攻克河州城,旋即向兰州进发,沿途回族群众纷纷加入,二十五日抵达兰州西关外时,队伍已达2000余人。
  起义军要求释放教主马明心,然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竟下令将其杀害。于是,起义军猛攻兰州城。清军2万人前来镇压。7月初,因寡不敌众,起义军全部壮烈牺牲在兰州城西南的华林山上。
  二、黑城子事件
  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化隆地区的回、撒各族人民没有被清政府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仍是坚持各种形势的斗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黑城子回民要求在拉曲岭修建拱北,得到西宁镇总兵的同意。不久,新任西宁镇总兵杨昌泗到后却禁止修建拱北,并挑动尖巴昂庄藏民以“有碍风水”为名,与黑城子回民相争,双方械斗,死伤多人②。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黑城子回民联合循化、洮州、泯州等地回、撒各族群众四五百人围攻巴燕戎格城,后前往黑城子,砸毁了官府树立的木架禁条,将黑城工所的砖瓦搬到拉曲修建拱北。官衙无可奈何,急报陕甘总督,请求援兵。道光三十年(1850年),陕甘总督琦善率大军镇压柯柯乌苏藏族,但无所获。为冒功清赏,琦善于十月初,秘密驱兵巴燕戎格,连夜包围了黑城子。西宁镇总兵萨炳阿和甘肃提督桂令带兵堵住该城南北两门,其它军队布置在东、西两山。琦善亲自带炮队登上西山梁,于丑时(夜1—3点)趁人熟睡之机,用大炮向城内猛轰。城内毫无准备的回民群众“夺门而出,拼命拒敌,枪矛齐举,施放鸟枪”,“城外各回庄又复同声相应,各执刀矛聚党扑敌”③,牺牲200多人,另有220多人被俘杀害。
  琦善的暴行,使当时朝廷某些要员亦觉过甚,故上书指责他“晚间开炮轰毙撒拉回子,情形尤为残酷”。④道光皇帝故将琦善革职,发吉林充苦差。
  三、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
  清咸丰(1851—1862)、同治(1862—1874)年间的西北回族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汇成了近代中国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第一次高潮。西宁回族、撒拉族的起义是西北回族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宁起义于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爆发,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四月失败,历时13年,参加起义的人数达十几万,并一度控制了几乎整个西宁地区。
  西宁回撒起义始于化隆地区。其领袖马文义,人称马尕三,是巴燕戎格厅昂思多人,回族,伊斯兰教花寺门宦的阿訇。当时,碾伯县(今乐都县)、民和等地团练在清廷防范回民起义的要求下,一再焚烧回村,无敌将放牲口的两回民杀死,扬言“见回不留”、“回民必须尽行剿灭”。⑤所以,马文义联合循化、巴燕戎格、碾伯三厅县的回撒群众,乘西宁裁减驻军之机,于咸丰十年 (1860年)十月揭竿而起,⑥揭开了西北回族反清大起义的序幕。
  起义军迅速攻克碾伯县里二堡和周家大庄,击败前来镇压的清兵,随即向西宁城进军,并分兵循化,进攻积石关。咸丰下令陕甘总督乐斌全力镇压,甘肃提督成瑞带3000人马到西宁。马文义率队退守巴燕戎格厅待敌。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三日,起义军围困清军游击闵相儒部500敌兵于扎什巴城,同时以主力埋伏于青沙山南的红土坡。次日,义军成功地伏击了清参将希郎阿部,迫使其狼狈后退30里,由此粉碎了清军第—次围剿。
  三月初,新任西宁办事大臣多慧率各路清军,会合蒙、藏官兵计6000余人,再次向巴燕戎格厅扑来。此刻,回民总约、伊斯兰教花寺门宦教主马桂源(1843—1873)从西宁赶来,称“得到西方圣人玉印”,⑦使义军队伍迅速扩大,士气旺盛。多慧看武力不行,只得议和。双方达成协议:解散西宁、碾伯团练,释放被捕回民,送还死者尸体:起义军交付赔偿费1万串钱,交出破残军械。多慧率兵在平戎驿(今平安镇)驻7月之久,未接一仗,含混败兵,乃以撤回“悔惧投诚”之名向清廷奏报,草结了第二次围剿。
  但是,南川、碾伯等地的士绅对多慧的处置极为不满,纷纷上告。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钦差兵部尚书麟魁、户部尚书沈兆霖赴甘查办。旋以沈署陕甘总督,全权处理西宁事件。于是,多慧、成瑞等被革职议罪。沈表示决心消灭起义军,尤其要“诱除马尕三,以为一劳永逸之计”⑧。他在命令西宁、碾伯各村庄一律办团练的同时,调集各路军队、纠集团勇和藏兵,对巴燕戎格厅形成包围圈。沈派恭钊、闵相儒会同藏兵取道崇兰牙壑,意在偷袭起义军基地,侥幸取胜。起义军英勇坚守崇兰牙壑隘口,激战五昼夜,打退清兵数十次轮番进攻,迫使敌军丢下200余具尸体,败退而去,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十八日,沈率兵进驻碾伯,分兵五路围攻巴燕戎格厅。由峡门出发的第一路清军,于三月初七窜入巴燕戎格厅城。次日,马文义率起义军包围该城,断其水源,沈急调藏兵前来解围。第二路由索尔伽出发的清兵,被起义军阻截于群舱牙壑。第三路由甘凉道杨柄锃统领的清军主力,在青沙山即多次遭小股起义军的阻击,至扎什巴城西关外,又与起义军主力万余人遭遇。起义军“矢石如雨”,双方鏖战四时之久。清军一将领中枪,致全军溃逃。第四路清军由药草台进山,因山路崎岖,雪深数尺,无法前进,只得退碾伯。第五路由同知严长宦,知县赵桂芳带领,从河州向循化进攻。在张哈工遭起义军伏击,伤亡惨重。五月十七日,清军主力又一次越过青沙山,在红土坡与起义军血战6个小时,起义军退守扎什巴城,击毙西宁民团团长杜绍武后,敌兵退却。五月二十日,三路清军会合,于二十四日再攻扎什巴城,并将周围6个回民村焚毁。3000余起义军向二龙山清军防线展开猛攻,黄河南的康、杨、李三寨的撒拉族、回族纷纷过河支援。此时,同治皇帝急令沈率部扑灭陕西华州、渭南等地正在燃起的回民起义。沈只好致信马桂源,要求议和。六月二十二日,在扎什巴城外举行有5000余人参加的抚和仪式。此后,沈便匆匆起程返陕,行至今甘肃永登县(时称平番县)被山洪淹死⑨。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至十月,起义军包围西宁城。清朝因忙于镇压其他各地起义,无兵可调,只好“改剿为抚”、“罢兵息事”。起义军以合法身份进入西宁城⑩。从此,西宁地区勉强维持了近10年的“抚局”。起义军首领马桂源被任命为西宁知府,其兄马本源为西宁镇总篆务,西宁成为起义军的一统天下(11)。西宁办事大臣玉通等人在起义军软硬兼施下成为傀儡。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起义军以西宁为中心,南有循化、巴燕戎格和贵德厅,北有大通县,东有碾伯县米拉沟、马营地区。
  同治八年(1869年)十二月,玉通病死,接任西宁办事大臣的豫师驻扎平番,图谋西宁。九年(1870年)十一月,宁夏马化龙领导的金积堡回民起义军投降清军。十年(1871年),清军左宗棠兵临河州。三月,马文义病逝,马桂源的叔父马永福接任西宁回撒起义军首领,进行了一系列乞降活动。十一年(1872年)正月,临夏起义回军首领马占鳌等投降。七月,左宗棠率部进驻兰州,派刘锦棠等率老湘军进驻平戎驿。在阿訇光眉克、巴麻耳支持下,马桂源兄弟识破左宗棠挑拨离间、各个击破的阴谋,与驻南川的陕西回军联合抗清,共推马本源任统领陕湟兵马大元帅,指挥数万回军,从八月十一日至十月十八日的67天中,在小峡东不足40里的战线上,与装备优良的湘军血战50余阵,近万名回军壮烈牺牲,巴燕戎格厅回军首领多拜也在激战中献身(12)。
  十月十八日,小峡失守,马桂源兄弟撤至巴燕戎格。马永福自八月初投降后,此时奉刘锦棠之命,到巴燕戎格瓦解义军余部。马桂源兄弟率千余人出米拉沟向东突围,但因在河州降清的回军马悟真将黄河冰桥击断未获成功。马桂源又遣使与大通回军首领马寿联络。大通回军于十二月初在向阳堡重新起事,迅即攻克大通县城。刘锦棠率军扑向大通,马桂源率部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进小南川的塘隆台,准备袭击清军后路,未遂。马桂源部只好返回扎什巴一带驻扎。这时,河州清军陈湜、沈玉遂部奉左宗棠之命率部围攻。陈、沈以河州投降回军首领马占鳌、马永瑞为前驱,于二十九日抵达巴燕戎格城20里的端庄。马永福打开城门迎敌,守城起义军不愿投降,弃城西投马桂源。同时,清军刘明灯、敖天印亦率部会师巴燕戎格城,马桂源处于层层包围之中。沈玉遂、刘明灯派回族兵勇混入马桂源队伍,造谣煽惑,瓦解斗志。时连日大雪,行动不便,马桂源部走投无路,密派心腹求救于马占鳌。马占鳌约他于二月初四在巴燕戎格东山会面,同时密报沈玉遂,致使马桂源兄弟被俘(13)。陈湜在巴燕戎格城将起义军骨干马主麻、海乙什、马肖个、麻个子等30人杀害,又将马桂源用煤气熏哑,押往兰州。三月十三日,马桂源、马本源以谋反大逆罪被凌迟枭示,其弟马真源被斩首,妻妇子女被阉割锢遣(14)。
  马桂源弟兄被俘杀害,激起化隆回族群众的无比仇恨。青库尔庄的回族群众拒绝交出武器军马。二月二十八日,清军将领陈湜、刘锦棠率两支大军前来镇压。青库尔庄回民迅速撤至山间反击,坚持4日,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陈湜残酷地将该庄马乙麻、马米力、冶主麻等56名起义群众全部杀死,并将首级悬挂在庄前示众。卡尔冈地区的13个村庄中,有10个村庄反抗清军。三月初五,卡尔冈回民伏击清军,将总兵刘厚福击毙。陈湜于初七派刘明灯、马占鳌、沈玉遂等人分路扑来,卡尔冈地区各庄回民奋力抵抗,经5天激战,击毙敌军100多人,回军牺牲300余人。十六日,回军攻击清军,枪伤河州镇总兵沈玉遂。刘锦棠派西宁镇总兵何作霖率湘军4营及200骑兵来解围。二十六日,卡尔冈群众被淹没于血泊之中(15)。四月初,清军进驻循化,起义终于失败。
  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为达到所谓“长治久安,永纾边患”之目的,在化隆地区驻扎大量清军。他们与循化、西宁、碾伯等地的清军“互为联络”,对当地回撒人民“重绳以法”(16),进行长达 9个月的大屠杀,其“屠戮之虐,搜刮罗织之苛,使九边泣血之死声,千里暴骨之惨状……不忍闻也”(17)。
  四、光绪河湟事变
  镇压了回、撒大起义后,清政府“严行保甲”,对群众土地常以所谓“匪产”名义没收,分配给地方豪绅。光绪十七年和十九年连遭旱灾,群众说:“板柜里没面了,牲口槽里没草了,造反的时候到了”(18)。
  这次反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是马桂源之子韩文秀。韩自幼被流放直隶,为一韩姓的军门收为义子,其后被西宁地区回民寻访回到河湟。光绪十九年(1893年),他于韩尕儿之名活动于化隆、西宁一带,组织群众,准备起义。
  当时循化伊斯兰教中的尕德忍耶门宦和花寺门宦教争,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十一年(1895年)先后发生两次大的械斗。陕甘总督杨昌浚派西宁道陈嘉绩前往处理。三月初,陈到循化,传唤各庄头目入城后,即关闭城门,将其中花寺门宦的11人斩首示众,引起公愤。陈竟下令向说理群众开炮。近万名撒拉族群众忍无可忍,遂于三月初八包围循化城(19)。尽管光绪皇帝也承认,“此次回乱,由地方官审断不公而起”(20),但仍派驻固原、甘肃、新疆等地清军和在天津驻军的甘军董福祥部前来围剿。
  韩文秀看出时机已到,于是在甘都宰牛聚众,当地15岁至90岁的群众多参加响应。霎时,甘都、卡尔冈等地均燃起烈火。他们不仅过河参与包围循化城,而且将巴燕戎格厅内各要道挖掘沟堑,以阻遏清军。三月十五日,循化撒拉族群众以羊皮筏渡过黄河,与巴燕戎格回、撒群众联合,袭击驻扎甘都堂的西宁镇标中营游击王振德部,全歼其步队和部分马队,夺得大量军火(21)。不久,西宁镇总兵邓增率领循化、西宁练军两旗进至黄河以北加如庄,甘都起义军乘夜袭击,将其全部歼灭,仅有两旗官渡河幸免。
  在清军进攻下,循化起义军于五月二十日撤除对循化城的包围,分东、北两路转移。北路撤至卡尔冈和甘都堂一带,与巴燕戎格十五会的起义军联合,于闰五月十二日,连续攻打巴燕戎格厅城,“势甚凶猛”(22)。后继续北向攻黑城工。韩文秀、马成林联合米拉沟回民首领冶主麻、安朝玉于闰五月二十六日将驻化隆的由苏贵兴统带的新疆三营清军诱败,消灭清军200余人,夺得新式军械200余件(23)。
  六月初二,邓增由循化返西宁经扎什巴,正值当地回民起事。邓增迫令扎什巴起义群众投降并“献首恶,散胁从”。起义者“抗不受命”。邓增分三路向起义者扑来,起义者退入村庄内死守。邓增四面包围该庄,用大炮轰击,并纵火焚烧草堆民房,然后挨家逐户搜捕杀人,使“庄内千余人无一脱者”。韩文秀、马成林急调10000余起义军于六月初三前来支援。黎明前,回撒起义军埋伏于扎什巴城东边的山坳,以老弱在西边山头呐喊以为疑兵,又以骑兵在南面平川扬起旗帜往来奔跑。邓增调军队向东,回军伏兵四起,“炮石如雨,势甚张”。清军退守扎什巴城,回军“弥山塞谷”,包围该城。城内无水无粮,城外杀声震天,清军吓得要命。邓增手刃一副将,迫士兵拼死突围。双方交战10余阵,清军毙命不计其数。回军首领马成林受伤后,仍坚持战斗。战至天黑,清军仍未突围。次日黎明,邓增所调南川、癿思观等处援军赶来,袭击回军后方,邓增才得以狼狈逃归西宁(24)。
  在韩文秀号召下,七月十三日晚,西宁三川回族同时起事,很快占据东关,围困西宁城。邓增率4营清军出城,在保良门双方激战。回军愈战愈勇,消灭清军数百人。此后,回军又多次进攻西宁城。于是,西宁城“道路梗塞”、“四面受敌,粮草不济,危至万分”(25)。甘肃捉督李培荣从平番、碾伯进援西宁,回军在峡口与李部激战,将其阻于平戎驿一带。十一月,宁夏总兵牛师韩部攻入大峡,河州镇总兵汤彦和由碾伯赶来,甘军何得彪部亦开来西宁。韩文秀抵挡不住,提出愿受“招抚”。此时,巴燕戎格、大通等地的回民仍在坚持斗争,西宁城外和大峡一带还遍布回军堡垒。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初,各路清军合力进攻,始解西宁之围。随即对西宁回民进行大屠杀。正月初八,李培荣将东关回民起事首领70余人杀戮于西门外。不久,魏光焘又将收监的韩文秀、包良等杀害,西宁镇总兵邓增则将北关回民青壮年 2000人诱捕杀害(26)。然后,清军手提屠刀向各县扑去,一至三月间,先后攻占北大通营等回军据点。当时,巴燕戎格回撒群众在马成林领导下,重新高举反抗的旗帜(27)。陕西巡抚魏光寿赶快调派湘军总兵龙恩思等率兵于三月十五日镇压扎什巴与黑城子的起义,后军分统徐有礼于三月下旬扑灭了水地川各村的起义。四月初八,两军联合攻击甘都塘,回撒军英勇抵抗,使敌军寸步难行(28)。四月初,董福祥为清廷任命各路清军的总指挥兼甘军总统,他增调10余营清军围攻巴燕戎格回撒军的最后基地——卡尔冈。马成林率军抵抗,使清军不能得手。清廷对此极为不满,在10余天中两次传谕董,责问:“卡尔冈有十余营环攻,何以尚未攻拔?著督饬上紧速了”。董逼令马安良加强进攻。五月二十八日,八庄失陷。三十日,连起义军的最后堡垒曲麻陇也陷于敌手。马成林撤至淹巴寺峡口,为敌军捕获,于六月初三日被杀(29)。
  武装斗争失败后,不少化隆回民结伙逃亡新疆。一路无水无路,饥寒交迫,很多人丧生,最后到达伊犁河畔时已所剩无几。清政府以健字马队一营(约500人)专门负责对巴燕戎格厅进行残酷的“善后”。他们肆意虐杀起义战士和无辜百姓。当时,回民只要接到“你的官司到了”的通知,就要准备“换水”,第二天就要被拉上刑场,家属跟在后边收尸。
  注 解:
  ①《循化志》卷八,《回变》。
  ②《撒拉族档案史料》,第183—185页。
  ③同②,第184页;《清宣宗实录》卷二十一。
  ④《东华续录》,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丙寅条。
  ⑤《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二十六,卷十二。
  ⑥《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
  ⑦《左文襄公全集》(十一)告示;《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十五。
  ⑧《清穆宗实录》卷十七。
  ⑨《甘肃忠义录》卷一“沈兆霖传”;同⑤,卷十三至十五。
  ⑩同⑤,卷八十三。
  (11)《关陇思危录》卷四。
  (12)《中兴将帅列传》卷二十《刘锦棠传》,《左文襄公奏稿续编》卷四十二。
  (13)《豫师青海奏疏》104页,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4)同⑦,(11)批札卷五《与陈舫仙》。
  (15)同(13),第108—111页。
  (16)《平回志》卷六。
  (17)《春冰室野乘》卷中。
  (18)转引自《青海历史纪要》第87页。
  (19)《劳薪录》卷四“随笔”。
  (20)《清德宗实录》卷三九六。
  (21)同③第335页。
  (22)《西宁军务节略》。
  (23)同(19)。
  (24)同(11)卷四,“邓军门战事纪略”。
  (25)《光绪朝东华录》第3册,389页。
  (26)《西宁府续志》卷十。
  (27)《奎顺奏稿》。
  (28)《陶勤肃公奏议遗稿》卷六。
  (29)同(22)。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一章 揭竿而起的反清斗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