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志》
位于榆林城北3.5公里的红石峡东、西悬崖上。原有大小44窟,各石窟内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琳琅满目,“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上,西崖仅存5窟。东崖南1号窟至北21号窟跨度250米,较大石窟为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
1号圣母殿石窟内宽6.5米,深8.3米、高4米,窟顶雕八卦图,窟内现存残碑刻6块。2号大雄殿石窟洞口浮雕狮、龙、花卉等,窟内宽7.7米、深8.1米、高4.4米,残存佛台、碑刻。4号石佛殿门眉残存二龙戏珠、镶琉璃花饰,左右窟门壁刻题记;窟内宽7.3米、高4.2米、深8.1米,现存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创建石佛殿碑记》碑刻1座。8号圆觉殿石窟内宽7.35米、高4米、深8.3米,顶部风化,存佛台及一些残破刻记。10号睡佛殿,门楣已毁,窟内宽4.5米、深7.9米、高3.9米,内存石雕睡佛1尊,窟顶抹泥涂白彩绘八卦图及二龙戏珠,与9号窟相通。19号慈仁殿石窟内宽6.8米、高5米、深7.9米,窟顶浮雕八卦及龙、凤、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藻井,图案清晰,具有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特色,现存佛台、石造像1尊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创建慈仁殿碑记》石碑1座和窟壁石刻题记4块。20号娘娘殿石窟内宽3.6米、高4.5米、深4.8米,21号园沁殿石窟内宽6.35米、高5米、深8米,两窟内凿水渠,水渠通水穿两窟流过,从娘娘殿残存石刻《修水洞记》辨认,渠由榆人刘勋等于明万历二年(1574)凿成,并新添娘娘尊神,使红石峡“若渠、若阁、若殿、若神,天成人工,两擅其美”。现古渠仍用,尚存残佛台。
宋、元时代红石峡即已建有石窟,现存明成化、弘治年一些碑刻及残存题刻有不少记载。如成化二十二年(1486)《创建石佛殿记》载:“榆林会府北去十里许有宋、元间名刹遗址,在即今红石峡北,谓之红山寺也。……暨寺南未几,三百步古有小石佛殿,规模狭隘,未足以耸观瞻,居人惜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创启石佛塑像记》也载:“榆林卫城外十里红石峡有古洞在焉……惜年远,石佛塑像倾裂……慨然捐已资,金装彩饰……”。现存红石峡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弘治年建造,也是陕北现存古代最大的一组摩崖石窟群。
出处: 《榆林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