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汉中>略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今甘肃徽县到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的“徽白公路”,全长三十七公里,为陕甘交通要道之一。又是古代“蜀道难” 的最难地段,因为它是沿着青泥岭南麓运行的。唐·元稹《青泥驿》诗:“昔游蜀关下,有驿名青泥。问名意凄惨, 若坠牢与狴”。即指此也。
  掘《略阳县志》载:“青泥岭,在兴州(今略阳,唐宋时叫兴州)长举县(故址在今略阳县白水江公社长峰生产队 南约二里)西北五十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名‘青泥’。……青泥岭南最 高为巾子山岭支山也。唐时入蜀要道,李供奉(白)经此, 作《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就是对青泥岭险状的描写。
  到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嘉祐间(1054—1063年),才由利州路主客郎中李虞卿与集贤校理田谅先后主持新修了白水路,避开了青泥岭,征服了“蜀道难”。
  关于李、田二人主修白水路,现存一方《新修白水路记》摩崖为证,本地人管它叫“大石碑”。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在略阳县白水江公社小河坝大队青崖湾生产队与甘肃徽县大河公社瓦泉大队高家山生产队交界处,位于今徽白公路北侧山崖上,下距路面约十五米。摩崖高二七O、宽一八O厘米。计二十六行,满行三十七字。横额右行篆书“新修自水路记”六字,字径二十五厘米。上款:“宣德郎、守殿中丞、知雅州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事管勾驻泊及提举黎州兵甲巡检贼盗公事骑都尉,借绯雷简夫撰并书及篆额”;下款:“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记。前利州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菲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守尚书主客郎中、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李虞卿;利州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守尚书工部郎中,充集贤校理、轻车都尉、赐绯鱼袋田谅”。
  内容记叙这次新修白水路取得的成绩极为详备。据摩崖记文载:“……作阁道三千三百九间,邮亭、营房、纲院五百八十三间,减旧路三十三里,废青泥一驿,除邮兵、驿马一百五十六人、骑;岁省驿禀、铺粮五千石,畜早一万围; 放执事役三十余人”。
  对此,《汉中府志》作了很高的评价:“经营实难,继成不易,非有深心定识者,孰能为此?读《白水路记》,可胜叹息”!
  对雷简夫撰并书的这篇摩崖记文,清·王昶在他编的《金石萃编》中评论说:“自陕入蜀,栈道之首途。简夫此文,可与汉之《*(左畜右阝)君开通褒斜道》、魏之《李苞通阁道题名》并垂不朽”。
  在《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右下侧,还有一方明代《读“白水路记”诗》摩崖,高一○九、宽七十六厘米。其诗曰,“开路磨碑纪至和,于今险易较如何?水来陇坂寻常见,峰比巫山十二多。一线天光依峡落,悬崖鸟邋侧身过。蜀门秦塞元辛苦,何故行人日似梭”?跋尾:“过白水峡,读摩崖碑一首”。款识:“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陕西布政司分守陇右道按察司副使兼右参议、前吏,兵、工三科左右给事中内江梦夔张应登书,属下徽州知州宋洛刊石”。

出处: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