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名胜古迹》
樊河位于留坝县马道街北,河上之桥,据记载系西汉初年刘邦的大将樊哙创建,故名“樊河桥”。
如《读史方舆纪要》载:“……又有马道驿,旧有桥曰‘樊桥’,相传樊哙所建云”;
《汉中府志》载:“樊河桥:(褒城县)东北九十里马道驿,汉舞阳侯樊哙所建”;
《褒城县志》载:“马道北有樊河桥,相传汉樊哙所建也;”
再证以河北沿现竖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恭记邑侯贺太者爷新建樊河铁索桥德政碑》裁:“吾邑马道,为秦、蜀通衢。近街迤北,旧有桥,志传汉樊舞阳侯所建,故以‘樊河’名。”。
樊河桥是古褒斜栈道中的必经之桥。公元前二O六年四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来汉中就国时,张良送至褒中,建议刘邦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刘邦在汉中停了四、五个月,于同年八月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派樊哙去明修栈道,使“三秦”主帅产生一种斜谷口吃紧的错觉,从而把兵力集中东南,松懈西北,这是一种战略上的姿态,叫做佯攻,实际上是藉以掩护韩信率兵从今勉县林口子间道北上,暗渡陈仓,以袭“三秦”侧背而夺取关中。
樊河桥创建是“篾桥”或“麻索桥”,史无记载,无从知道,但确知是清道光十五年改为“铁索”的,因现有碑为证。这座铁索桥,系六条铁索,上铺木板,两侧又植扶栏,以保安全。不幸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三日(农历八月十三)断掉,其南北两岸桥墩石础宛然尚存。
樊河桥边,相传是“肖何追韩信处”。据《汉中府志》载:“马道河(褒城)县北九十里,源发驿西山峡中,东流合褒水,古名‘寒溪’。昔韩信亡汉至此,水涨不能渡,肖何故追及之。谚曰:‘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刘朝(“刘朝”应为“炎汉”——引者注)四百年’”。
今河北岸尚竖一碑,高一一O厘米,宽五八厘米、厚二O厘米,园额,直线边。上刻:“寒溪夜涨”四个大字,上款:“汉酂侯(肖何)追淮阴侯(韩信),因溪夜涨,至此,故及之”,下款“嘉庆十年(1805年)旃蒙赤奋(乙丑)暮春(三月)吉日,马道驿丞黄绶立”。
在此碑右侧相联处,又竖一碑,鬲一五O厘米,宽八八厘米,厚二三厘米,园额、花边,右上角残。上刻:“汉相国肖何追韩信至此”;上款:“大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褒城县事万世谟立”;下款:“咸丰五年(1855年)马道士庶人等重刻立”。
以上二碑都不外根据传说,是肖伺追韩信至此而立。但另有史料记载“肖何追韩信处”在汉中南一百多里米仓道中的孤云山下截贤岭,今属四川省南江县玉泉公社,一并志此,以备参考。
出处: 《汉中地区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