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凤县》
凤县,山环水绕,林木葱茏,风光秀丽,物产极为丰盛,而且素以土特产众多而闻名。其中尤以色红果大、香味纯正的凤椒和久负盛名的名贵药材凤党最为驰名。
凤椒就是产于凤县的“大红袍”花椒。“凤椒”因其颗粒大,果肉厚,色泽鲜艳,气味芳香浓郁而质量佳于全国,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凤椒”的美称。
凤椒“大红袍”与其它花椒的不同之处是果实的基部生有两个小瓣,形似一双小耳,人们称其为“双耳朵”,有无双耳朵,这是辨别凤椒大红袍真伪的特征之所在。有民谣为证:
“凤椒鲜,凤椒俏,若辨大红袍,须把双耳找。”
凤县境内,凤椒漫山遍野,每年农历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全县的乡乡村村,崖畔地边,院落村头,都可见凤椒艳如红花,香味随风飘洒,令观者赏心悦目,闻者如醉如痴。
凤椒全县处处都有,然而,若论最有名者,产地当属留凤关。说起来,这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渚葛亮统兵伐魏,自汉中来到凤县境内的留凤关,时值农历的五月中旬,士兵们走得人困马乏,便在留凤关前安营扎寨。夜里,诸葛亮难以入睡,思虑此次出兵关系重大,吉凶祸福,尚难预料,便披衣起床,步出帐外,抬头观看天象,忽然一阵轻风吹来,送来一阵奇异的清香,诸葛亮顿觉 神清气爽。他迎风而立,再轻轻地吸了一口气,果然,香气愈加浓烈。诸葛亮心中诧异,便悄悄地顺着香味寻去,不觉已走出军营。但见巍然屹立的霸王山下,一湾溪流潺潺而来,溪边一片树林,阵阵香气便由林中飘然而来。诸葛亮步入树林,在夜色中细辨这树林、香气,方知这是一片花椒林。他心中暗想,这花椒之树倒也见了许多,只是都不及此处花椒香气浓郁、独特。……
如今的凤县,每当凤椒成熟之时,到处硕果摇曳,香气扑鼻。更奇者,一旦凤椒带离本土,其香味更加浓郁。据说,带一包凤椒上车,全车上的人便闻到花椒香味,故凤椒素来为凤县人馈赠亲友之佳品。那些喜好麻辣味的四川老乡更以有一包凤椒赠人为荣呢。改革开放以来,凤椒更成为外地商贩纷纷争购的目标,这一优良品种还被引种到全国各地。目前,全县种植花椒500万株,年增收200万元,这山区的“摇钱树”带给凤县人民的该是多么美好的希望和前景啊!
凤县久享盛誉的名贵药材党参,被人们称呼为凤党。其特征是芦头多疣状突起,形状与窝相似,群众习惯称为“狮子头”。芦头下部密集横纹称“螺丝”纹或“蚕顶”;皮松肉紧,质紧体重,富有弹性,中心黄色,曲折环绕,有裂隙和放射状的花纹,俗称菊花心;气味清香,味甜无渣,入药服用效同人参,久为医家珍贵药品。
凤党具有人参的补中益气、生津补血之功能。与人参相比价廉物美,用佐膳食,炖鸡、煮肉时加入适量凤党,营养丰富,滋补健身,为民间喜食的美味佳肴。
凤党栽培历史悠久。《凤县志》载:“党参甚美,大者一茎斤许,故凤党药家珍之。”《药材志》载:“西潞党,产地以陕西的凤县为中心,称之为混党、凤党,此为正品”。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河谷山川,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栽培凤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1964年,陕西省把凤县列为党参出口商品基地;1987年7月,国家在上海举行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及展览会,凤党作为陕西省的名优特产品参展,受到高度赞誉;凤党百年前就畅销东南亚一带,历年客商盈门,供不应求。
出处: 《可爱的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