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宝鸡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方山原

李德勤


  在宝鸡西部山区有个赤沙镇。镇的南面有座山名叫方山原,原名叫火龙山。此山形状象一条四爪分开,首尾伏地的巨龙,四面悬崖陡峭,山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异常雄伟壮观。山顶有一池,名叫饮马池。传说是后唐王李克用助唐平黄巢义军时饮过马的。
  周赧王斩龙脉
  在秦腔历史剧中有这样一句唱段:“周赧王坐洛阳龙脉斩断,后闪上十七国要坐江山。”
  这个周赧王是西周末年的一个皇帝,他博闻强记,多才多艺。但在他当了皇帝以后,不务正业,宠信馋臣。宫中嫔妃不计其数,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但是他乐极生悲,因兵变不得不逃出京城长安,随带侍从来到了赤沙地界。当时天气炎热无法行动,就在方山原四周的崖石洞里歇了下来,以避暑气。将士们在休息时,他就漫游山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随军所带的粮草吃完了,就令兵士开垦荒地。奇怪的是刚下的种子一会儿出苗,一会儿长茎,到天黑就结籽成熟了。天天如此,早晨种,晚上收,周郝王很是高兴。闲下无事,就游山玩景。渐渐他发现了这座火龙山象一条巨龙伏卧,四爪分开,跃跃欲飞,气脉正盛。他预感到周朝气数将尽,不由得悲从中来,连声叹息。后来,朝廷平定了叛乱,他又回到了京都。有一天,酒后正和嫔妃戏耍,忽然接到边关告急的奏章。他昏昏沉沉地急忙拿出地图观看,当他看到地图上的火龙山时,眼前出现了火龙飞到空中,变成巨人,带领千军万马杀奔京城,手持宝剑向他刺来的情景,猛然惊醒,原是—梦。他沉默半晌,愤然提笔在地图标号的火龙山上狠狠一画,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火龙山就在龙腰处裂了缝,一股红气冲天而上。从此人们就将裂缝处叫做斩断山。传说:火龙山原是周朝兴气脉的象征,周赧王酒后误将自家的龙脉斩断了。从此,周王朝一蹶不振,十八路诸侯互相并吞,你争我夺,就慢慢形成了战国时期的列国争斗局。
  早种晚收
  周赧王离开炎龙山后,留下许多家俱器皿和刀枪剑棍,以及火龙山的一块早种晚收田。这些很快就传开了。也传到山下一个财主的耳朵里。他想,若是把周赧王留下的这些东西全部搬回来放在自己家里,以后就说周郝王走时将东西全部送给了自己,传扬出去,光耀门庭,以示自己是是皇帝看得起的人,当官发财就容易多啦。想罢,就带着几个人来到四方崖周赧王避暑的窑里。里面床铺、桌、橙、锅、瓢、盆样样齐全。他高兴极了,忙叫人来搬走。奇怪的的,一件也搬不动。看上去放在那里,搬起来好象生了根一样。财主也累坏了,就一屁股坐在石桌上面生闷气。忽听咔嘣一声,财主吓了一跳,情知势头不妙,就赶紧往外跑。刚跑出洞口,就听见里边轰隆一声巨响,窑塌了下来。等了半天不见什么动静,就又带人前去观看,里面刚才见到的东西已被压光了,只剩下一个石桌。他只好高兴而来,败兴而回。回到家里,他又想起了早种晚收田。又带人去找,几天过去了,山上山下,沟沟洼洼跑了个遍,什么也没有找见。但他仍不死心,就雇了一个给牛割草的长工,每天要到山上给牛割回一背笼嫩草。这天,这个长工到了山上,从山前转到山后,又从山后转到山前,眼看天要黑了,还是找不到嫩草。正在发愁,忽听前面山洼里有几只喜鹊乱叫。跑过去一看,一片又嫩又鲜的青草!他象得了救星似的,一步跳了过去,一会儿割完成了,不轻不重,刚好一背笼。第二天又闷闷不乐地上了山,要是那块地方天天割,天天长,该多好啊。想着走到那里一看,昨天割了的草今天又长了出来。他高兴极了,就又割了一背笼。临走时将那块地方划了一个圈,做了记号,然后到山上摘了些野果吃了,才慢慢下了山。以后,天天如此,时间长了,财主起了疑心,见天天割回这样好的草,而且长短、鲜嫩一样,就问起长工来。长工就比比划划说了一遍。财主大喜,当即就叫长工领他去看。长工将财主领到那里一看,什么也没有了,山还是原来的山,坡还是原来的坡,就是不见那片早种晚收田。财主以为长工欺骗他,不由大怒,就命家人将长工毒打了一顿,还不许他下山。自己带着人回家去了。财主走后,长工心想,深山老林,没吃没住,林中野兽经常出没,以后怎样生活呢?就放声大哭起来。从早晨直哭到日头偏西,忽见眼前站着一位白发老翁,望着他笑呵呵地说道:“小伙子别哭了,你划的那块地不是在这里吗?”小伙子睁眼一看,原来自己就在那块早种晚收田旁边的大石头上坐着,看罢,拔腿就跑,要给财主去报信。老翁招手叫道:“小伙子别跑,狠心的财主要害死你,不让你下山,你就在这里住下,自种自吃,不受财主之气,岂不甚好?”说完一摆袍袖不见了。小伙子连叫老爷爷,叫了半天,也没回声。这才砍柴搭好窝棚,住了下来。从此以后,他今天种这,明天种那,早种晚收,吃用不完,生活过的很是愉快。时间一长,就被财主知道了。有一天,财主突然闯到了山上,便将窝棚用火点着,将小伙子用舌乱棍打死,埋在了山沟。等他回来,再看那块地时,庄稼不翼而而飞,什么也没有了。气得他嗨的一跺脚,这一跺脚不要紧,脚陷到土里拔不出来了,一会儿就全身陷了下去,一命鸣呼了。家人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从此早种晚收那块地方再也也不见了。
  驱 蛇 剑
  方山原林木茂密,毒蛇经常伤人。传说:这些毒蛇都是那位财主变的。年深日久,毒蛇越来越多,火龙山上愁云缕缕,天昏地暗,白骨成堆,鸟兽绝迹。后来,从外地迁来一户人家,老翁姓石名岩,年过花甲,无儿无女,每天拿着药铲上山采药,立志要驱尽毒蛇。有一天,石岩老汉正在山中采药,不小心踏在了毒蛇身上,毒蛇弯腰吐蕊,张着大口刚要抬头来咬,他急忙躲避,不料一脚踩空掉了石崖,心想这下完了。谁知等到落地,并没跌伤,睁眼一看,见一石洞,门内碾米之声悠然而来,他顺着声音走去,见一老翁套一滚瓜溜圆的马驹正在碾米。他连忙上前作揖,老翁还礼问道:“先生因何到此?”石岩老汉就将采药遇蛇之事说了一遍。老翁说:“你驱蛇采药,扶危救困,老夫深为敬佩。老夫有一驱蛇宝剑,你不妨带去。”说罢将宝剑摘下递了过来。石岩老汉双手接了过来,佩在身上,连忙致谢,并说:“驱除毒蛇后,定将宝剑归还。”老翁又说道:“我碾的有米,不妨拿些去充饥渴。”石岩老汉也就不客气地抓了一把,走出洞来。出洞后才走了几步,回头一看,那有什么石门,全是象刀切斧斫一样的石崖。正在出神,突地一声从石崖内钻出了个金马驹,来在面前卧在他的身旁。石岩老汉跨上马背,但闻耳旁呼呼风响,眨眼间就到了家门口。他才下马,那马驹又一股风似地也不见了。回到家中,他才忽然想起手中的米,展开一看,原是一把金豆子,就找了个罐子珍藏起来。第二天,石岩老汉佩着宝剑上山继续采药,凡是他带着宝剑走过的地方,毒蛇便死的死,逃的逃,渐渐地火龙山的毒蛇便绝了迹,后来,石崖老汉死后,人们发现那驱蛇宝剑高挂在石崖老汉采药时掉下去的那面石崖上。年深日久,宝剑渐渐地变了石剑。据说:石岩老汉担心自己死后毒蛇再来伤人,才挂到石崖上的。不知过了多少年,石剑随着岩石的风化也就看不见了,火龙山上才开始渐渐地有了毒蛇。
  诸葛亮巧改方山原
  雷轰雨淋,日移星转。到了三国时期,四川之主刘备的军师、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来到火龙山。绕山一周,看后赞叹地说:“火龙山。周赧王逃难在此避暑,以一己愚见,斩断龙脉,龙死骨朽化成山石,此山四面陡峭如劈,山上平原展望如方形的山原,何不叫做方山原呢?”从此,人们就把火龙山改叫方山原。
  方山原地势险要,若安营扎寨,则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讲 述 者:梁金才 男 68岁 文盲 汉族 农民 赤沙镇宁里巴村
  搜集整理者:李德勤
  流 传 地区:赤沙镇
  搜 集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出处: 《宝鸡县民间故事集成》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