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金台》
长寿山又名牛头观,位于市区西关外两公里半,紫草塬东南角中腰凸兀处。元朝初年,依山就势在此处立寺院,明、清以来屡加增建修葺,遂使长寿山成为关中西部著名的道家胜地之一。
长寿山为道教寺观,亭、台、楼、阁宏伟壮观。寺内古柏参天,粗可合围,挺拔苍劲,各具姿态,故有“秦山百媚,以长寿山为最佳”之称。长寿山地势奇绝,寺庙又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登临其境,上见青天白云,下闻清泉流水,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长寿山自元朝初年建置以来,至今已700余年,饱经战乱,几度兴衰,唯明朝初年香火最盛,“文革”后期破损最惨。四方来这里修仙求道者络绎不绝,数以千计,唯元初道士马丹阳声望最高,长寿山也因马丹阳其人名声远扬。
马丹阳,原名从义,字宝甫,后改名马珏,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年平人,西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少年善诗文,后长于针灸治病。宋金末年,异族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陕西道士王重阳为了匡正北宋道教末流幻诞之术误教祸国,救民于水火的目的,选择其道教的清静无为、释教的禅定、儒教的真实无妄等精要,创立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新教——全真教。用以团结民众,以道教这一汉民族的宗教为本,倡汉民族风范。马丹阳与妻子孙不二,即弃家业拜王重阳为师,成为全真教徒。此后,马丹阳从山东来到宝鸡长寿山,专务清净、积仙修道,成为了全真教遇仙派的创立者。马丹阳与谭处端、列处玄、邱处机、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等伺成为全真七大弟子,人称“全真七子”。1269年,元世祖赠封马丹阳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丹阳真人。马丹阳在长寿山修道传教,为人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并有《神光璨》、《洞玄玉集》等著作传世。
出处: 《可爱的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