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宝鸡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韩信与陈仓峪

=《可爱的金台》


  陈仓峪是有名的陈仓汉址。因汉大将军韩信曾在这里屯兵破三秦而著名。
  陈仓峪位于宝鸡斗鸡台火车站东,陕棉十二厂东北的坡塬上。背依贾村塬,面临渭河,东与陈仓古城水平等高,相距约4华里。这里前凸后凹,地势平缓,南北宽约200余米,东西展开达100多米,是一块弓背抵塬的弓形台地。新中国诞生后,取名为长乐塬。
  公元前206年,韩信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先派樊哙、周勃率兵1万,佯修被烧毁的褒斜栈道,而自己亲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顺小道入秦川、渡渭河,埋兵于陈仓峪,一举拿下陈仓城,打开了关中的西大门,遂定三秦而统一天下。
  相传韩信当年在陈仓峪屯兵,其“点将台”就设在陈仓北面的塬根,即今永红高级职业中学后50米处的土台上,现遗迹仍依稀可见。点将台西为“马刨泉”。相传当时韩信率大军出汉中,遇水架桥,遇兵斩关,避大道,抄小径,神速挺进,到队仓峪时,人困马乏,饥渴难忍,恰又一时找不到水源。正当危难之际,忽见韩信坐骑白龙马,前蹄腾空。长鸣一声,落地一刨,蹄下顿时一弘清泉,遂解全军将士燃眉之急,因而名曰马刨泉。马刨泉四季清彻见底,不枯不溢,泉水甘甜爽口,周围群众常在这里挑水食用,直到1982年秋大雨,坡塬滑塌才被埋没。马刨泉西约10米处,自贾村塬至长乐塬,有一条浅沟,自下而上,有九个造形相似的台级,人称“九节鞭”。相传是韩信策马时鞭落地而成的。
  韩信,江苏淮阴人。幼时聪明,但家境贫寒,靠人施舍度日,常讨人厌。又因身单力薄,虽喜欢佩刀带剑,但又性情怯弱,为人取笑,曾受胯下之辱。秦朝末年,韩信参加了项梁起义军,项梁战败死后转作项羽部下郎中小吏,负责警卫工作。韩信多次向项羽进计献策,没有一次被采纳,无望后逃离项羽投奔汉中王刘邦。到汉中,先只是一名连敖,负责管理仓库,依然默默无闻。一次因犯罪被判处死刑,]3名同案犯依次被杀,轮到斩韩信时,韩信问监斩官夏候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先要杀掉壮士?夏候婴听其口气不凡,见其威武有余,即不斩而释放。并与其长谈,十分佩服韩信对于当时形势的看法。于是向刘邦推荐,升韩信为管粮草的都尉。萧何也曾与韩倌长谈,发现韩信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帅才,几次建议大用韩信,均遭刘邦拒绝。韩信为不被重用,常闷闷不乐。不久又离开刘邦出逃。萧何得知,与夏候婴连夜乘月追赶,劝回了韩信。并再次向刘邦建议:韩信乃天下奇才,大王假如只想老作汉中王,当然用不着韩信,但如要想争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于是,刘邦在汉中城南修拜将台,正式拜封韩信为大将。
  韩信挂帅后,立即操练兵马,加紧入关准备。不到半年,汉中兵强马壮,粮草充足。随之暗渡陈仓,一举拿下陈仓城,战灭章邯,收降董翳和司马欣,平定三秦,占领关中。第二年,韩信与刘邦兵分二路。亲率10万大军出潼关,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接连攻克魏王河南封地,收降韩王、殷王;大破赵军20万,活捉赵王*(左曷右入攵);又取燕占齐,占领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抄袭了项羽的后路,形成了对项羽钳制包围的军事部署。最后与刘邦会师垓下即今安徽录壁,击败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韩信随即被解除兵权,由齐王改封楚王,不久又降为淮阴候。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斩于咸阳宫中,并被诛灭三族。
  韩信自汉中拜将挂帅到死,仅仅10年时间,但他兵起汉中,定三秦,克魏破赵,击齐灭楚,运筹帷幄,东荡西杀,为辅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无与伦比的奇功。伟大的文学家兼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列一节,着力写作,为韩信作记,题目叫《淮阴候列传》,对韩信的卓越军事才能,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对韩信的结局表示了极大的惋惜。千百年来,韩信曾经转战的地方,如宝鸡陈仓峪、点将台、马刨泉、九节鞭等处,无不一一成为后人常去游览、拜谒的地方。

出处: =《可爱的金台》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