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宝鸡》
传统秦腔戏《打镇台》,演的是为官清正,不畏强暴,仗义执法的华亭知县将仗势欺人、纵子行凶,强奸民女、逼死人命,反而强词夺理,咆哮公堂的八台总镇痛打一顿,为国家伸张正气,为百姓报仇雪恨的故事。因为这个戏热情地歌颂了一位为民请命的清官,所以深受人民喜爱。有人说,舞台上的清官是艺术家塑造的,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清官。实际上,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清官虽然稀如凤毛麟角,但还是有的。唐朝贞观年间发生在古时陈仓,今日宝鸡县的县尉杖杀四晶折冲都尉的公案,就是—个类似王震打镇台的清官故事。
唐朝贞观年间,陈仓县(今宝鸡)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他依仗自己的兵权横行乡里,肆意妄作非为,百姓深受其害,纷纷投状陈仓县,历任陈仓知县均因畏惧鲁宁的权势,从不敢过问,致使鲁宁益发骄横不法,恰在此时,唐时汴州,今河南开封县人刘仁轨调任陈仓县尉,刘仁轨为人正直,性情倔犟,又博学多识,见义勇为,曾任息州参军,他到任后闻知鲁宁豪纵不法的行为,非常气愤。决心匡正除邪,为陈仓百姓除此大害。为了给鲁宁一个知过自改的机会,他先登门拜访,言谈中对鲁晓以大义,明以国法律条,并表明,只要鲁宁能幡然醒悟,弃恶从善,往日劣迹便可既往不究。鲁宁对刘阳奉阴违,当面表示悔悟,事后又一如既往:依然抢占民女,拷掠百姓。陈仓百姓依然群起揭告,刘仁轨再次闻知其恶行后毅然下令,将其捉拿归案。审问过程中,鲁宁自恃比县尉官高三品,便口出狂言,侮骂县尊,刘仁轨实在忍无可忍,便冒着丢官杀头的危险,将鲁宁乱棍打死于公堂,为陈仓百姓除了一大祸害。
鲁宁死后,岐州知州立即以“擅杀都尉”罪为由,表奏朝廷,唐太宗看完奏章十分震怒。连问:“那个县尉敢杀我四品折冲?’并立即降旨将刘仁轨押进京师御审。
刘仁轨告别陈仓百姓,挥泪来到长安。金銮殿上,他面对异常震怒的太宗皇帝,心绪平静,神态自若。为了给百姓请命,为朝廷严肃法纪,他大胆陈述鲁宁在陈仓的不法行为和百姓的难言之苦,太宗听后怒气稍消,恰好当时敢以直言诤谏,被太宗誉为人镜的大臣魏征在殿上,魏诚心为刘仁轨开脱,极力陈述隋朝轻百姓、重酷吏、以至于酷吏之暴行日益嚣张,百姓之苦难日益深重,最后终于官逼民反。载舟之水终而覆舟,隋朝遂即灭亡的利害关系。唐太宗终于被刘仁轨的耿耿忠心和魏征的一片忠肝义胆之言感动。他不仅赦免了刘仁轨擅杀都尉的死罪,还调任他为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境内)县丞。不久又提升为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县令。
唐太宗善于纳谏,更喜爱直臣,尤能宽恕臣下之小过,深爱其忠心。刘仁轨刚直忠义,为报太宗的知遇之恩,后于高宗显庆五年作青州刺史时,随高宗皇帝征辽,他统率水师,屡建战功。再后,又率军累征边关,为大唐平定了新罗、百齐之乱。官至文昌左丞相。终年84岁。
出处: 《神秘的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