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宝鸡》
传说,帮助唐太宗李世民任用贤臣、整顿朝纲,促成“齐鲁秦纨车班班”的大唐贞观盛世的长孙皇后,是唐时陇州香泉,今宝鸡县香泉乡孙家庄人。至今,在孙家庄的山坡上还有一个十多亩大,长满大橡树的长孙皇后坟,村头还栽着一块当年皇后踩过的上马石。有关长孙皇后的传说、故事,更是在香泉附近的几个乡镇普遍流传。其中最有趣的一个是长孙皇后为娘家人谋私。
长孙皇后聪明智慧,大贤大德。唐太宗一直把她当作知音、朋友、贤内助看待,常常是言听计从。长孙皇后对太宗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每每在太宗心情不适,或因遇到难解的朝政而心情烦燥时,她总会想方设法让太宗忧愁尽消,开怀畅笑。所以,她平日在宫中总是一派温柔尔雅之态。一次,她住娘家归来,却总是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太宗问她为何如此。她连忙双膝跪倒说:“臣妾幼时在家乡,虽是粗布淡饭,却也能暖体饱腹。就不觉家乡苦焦。自进宫后,常见京师之繁华,畿野之富庶;家乡之脊贫、日月之艰涩便时时萦绕心头。为不扰圣心。从不敢露之于形色。这次回娘家。出长安、过咸阳,西走武功、扶风,始知周原秦川富饶之况,一里之地可赛陇州全郡之收获。因此,臣妾虽锦衣五食,却不心甘也。”
长孙皇后一席情真意切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太宗皇帝的恻隐之心。立时便问:“以你之见呢?”皇后见太宗动情,忙说:“臣妾望万岁大发慈悲之心,将陇州皇粮减掉一些,以使臣妾故里之人能食饱衣暖,永铭万岁浩荡之恩”。太宗一时高兴,就让长孙皇后亲自与户部尚书商量这件事,长孙皇后求得御旨,心里非常高兴,马上传来户部尚书说明此事,户部官将全国各州府县的粮簿呈给长孙皇后,她翻到陇州那一页,拿起朱砂大笔,—笔就抹掉了陇州粮赋的整数,留下了一点零头。户部尚书吓了一大跳。但人家既是皇后,又奉了圣旨,一个小小户部尚书。那里敢出言抵制。他低头沉吟了半响,才委婉地说:“臣禀娘娘千岁!自古皇粮国税,乃天地根本。地不纳粮、则不产粮了。娘娘此举恐于故里人不利。”长孙皇后笑道:“爱卿有所不知。陇州地薄人勤,地见粪土则长粮。石坡山梁上了粪也广收麦豆。再加圣恩福佑,此后陇地必是午年五谷丰登,岁岁骡马牛苹丰茂。”户部尚书无奈,只好按皇后的意志办事,果然此后历朝都以长孙皇后改过的数额征粮。陇州皇粮大减,五谷却年年收成。
出处: 《神秘的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