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安康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龙窝街

《安康名胜故事》


  安康老城内的龙窝街,不仅因有汉剧团、区党校而家喻户晓,更是在百年前的“巨蟒走蛟”中出名的。
  百年老巷龙窝街的来龙去脉与三义庙有关。三义庙又在何处?今安康汉滨区一中就是在该庙遗址上改扩建而成。清代中期,安康丝绸的发展,航远的兴盛,引来商贾云集,会馆林立,走南闯北的商贾历来敬重江湖义气的楷模——刘、关、张,三义庙也就应运而生。
  三义庙选在大南门、小南门之间的黄金地段,背靠老城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庙旁有一方大池塘,常引人“雨余无事倚栏杆,媚水荷花粉未干。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
  清同治六年,灾害不断,先是百日大旱,七月又发生地震。九月十五日,正值三义庙逢会,信徒云集。霎时,乌云滚滚,暴雨如注。一会儿,汉江暴怒施淫威,全城倾复成泽国。三义庙门前的戏楼整座浮起,顺着现在的南马道和北马道随波漂流。当戏楼漂流到建筑站附近,停顿了一下,恰似巨龙卧滩,伴随一道电光,戏楼突然崩塌。当时有人在闪电中看到一条水桶粗的蟒蛇,嘶哑的惊呼:“走蛟了!走蛟了!”这蛟龙倒海翻江借潮水向安澜门(金银巷口)游去。
  洪灾过后,人们发现三义庙戏楼遗址上有眼枯井与城墙外的护城河相通,那蛟龙可能穴居于此。
  戏楼坍塌的地方,地陷数丈,形成巨坑。便称此地为龙卧街。“卧”与“窝”的声韵相同,便叫成“龙窝”了。
  洪水冲毁六条大堤,人们在水深火热中生活,三义庙未能降福驱灾,香火日渐冷落。庆幸的是被安康有识之士在此创办了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后将兴安联立中学(简称联中)移至此。后又在此建立“陕西省立第七中学” (即今安康中学,1953年才迁至新城育才路,与汉滨区一中正式分设)。这是汉滨区一中的前身,也是陕西省安康中学的前身。

出处: 《安康名胜故事》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