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大业五年(己巳)
谱主事略
玄奘十岁,父卒,仲兄长捷携往东都(洛阳)净土寺。净土寺建於後魏,原在洛阳东城毓材坊。大业四年因建罗郭城迁於建阳门内(罗郭城东面中门)。
案《慈恩传》九载显庆二年玄奘上表云:“玄奘不天,夙种荼蓼,兼复时逢隋乱,殡掩仓卒,日月不居,已经四十余载。”《续传》与《开元录》均谓“兄素出家,住东都净土寺,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据《慈恩传》一玄奘八岁时,父亲还为他讲授《孝经》,而《续传》与《开元录》又载“年十一诵《维摩》、《法华》,东都恒度,便预其次”,可知玄奘父死後,仲兄始携往东都净土寺,则父卒当在他八岁之後,十一岁以前。《刘谱》、《孙谱》均系於十岁,今从之。《曾谱》仅据玄奘显庆二年上表的“兼复时逢隋乱,殡掩仓卒”句,定於十五岁。案玄奘出家必在父卒之後。考玄奘十一岁为童行(少年行者),十三岁剃度出家,史有明徵。《刘谱》似非。
有关人物与大事
玄奘之师道基召入慧日道场“对扬玄论”。《续传》四《道基传》。
达摩笈多在东都上林园翻经馆译出《摄大乘论》世亲释十卷,又《菩提资粮论》六卷。《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六:“隋大业五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中译。”
僧粲在长安与吉藏论难。《续传》九《僧粲传》。
道绰四十八岁至石壁玄中寺观昙鸞碑,遂放弃《湼槃》而归信净土,从此常面西坐,口诵阿弥陀佛,日以七万为限,并讲说《无量寿经》,倡导掐珠念佛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在并州一带传教,对当时和後代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续传》本传。
慧海卒,年六十九。《续传》十二。
安息国遣使至隋。《隋书》八三。
遣裴矩应接西域诸国使臣,多有至者,惟天竺(印度)不通。参见《旧书》一九八、《通典》一九三。
命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罽宾(今克什米尔)、王舍城、案此非印度摩揭陀国的王舍城,系缚曷国都城小王舍城,即古代大夏都城Bactria,今阿富汗Balkh地方。史国,得玛瑙杯、佛经、舞女、师子皮、火鼠毛而返。《隋书》八三。韦节撰有《西蕃记》,今佚。案韦节、杜行满出使年月,史传失载,木宫泰彦谓在朱宽出使前後,而朱宽出使流求据《通鉴》一八〇在大业三年,《北史》九四《流求传》则事在元年,似误,似应在常骏使赤土之後,兹约定於本年。
六月壬子,高昌王麴伯雅携子文泰来隋,馈圣明乐曲。麴氏父子居隋数载,笃信佛教。至八年(613)朝廷妻麴伯雅以宗室女华容公主(宇文氏之女)。参见《隋书》三《炀帝纪》、八三《西域传》、十五《音乐志》、四一《苏夔传》、六三《樊子盖传》、六八《阎毗传》以及《旧书》一九八、《新书》二二一等。日後玄奘道经高昌,麴文泰竭诚优礼,并结为兄弟,於此不无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