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六年(壬辰)
谱主事略
玄奘三十三岁,还归那烂陀寺后,戒贤不惮衰迈高年,重为开讲《瑜伽论》,即《瑜伽师地论》,据印度传说为弥勒论师所说的五部大论中最根本的一部。梵本共有四万颂,玄奘译成一百卷。瑜伽行宗认为它是大乘毘昙中规模最大、法义最备、体系完整、组织严密,说理究竟的权威论著。据玄应《音义》二十二的解释,瑜伽义云相应,三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均名瑜伽,一切都有善巧相应义故。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修习,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类,均称之瑜伽师。瑜伽师所行境界故名为地,因之名为《瑜伽师地论》。历十五个月方了。《续传》作九月。玄奘冒险犯禁,誓志西游目的之一就是探求此《论》。故先後在此求学五年。共受听三遍,此外又听了《顺正理》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其《俱舍》、《婆娑》、《六足》、《阿毘昙》等已曾于迦湿弥罗诸国听讫,至此寻读决疑而已”;同时又学就婆罗门教经典以及梵书,对印度的语言学也下了一番工夫,以上均详《慈恩传》三。为归国後翻译事业树立良好基础。
有关人物与大事
玄奘弟子法相宗的充实扩大、实际创立者窥基生。据《金石萃编》一〇三李宏庆《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并序》与《宋僧传》四永淳元年壬午(六八二)卒,年五十七推定。《广清凉传》与李乂撰碑作永淳二年壬午卒,二年显误。窥基京兆长安人(其先当为于阗人),一名道洪,後人多有单作基的,其实应以窥基为是(见张建木《祥金室杂俎》一,载《现代佛学》一九六四年二期,页三十二),俗姓尉迟,唐初名将尉建敬德之姪。十七岁奉敕为玄奘弟子,学习佛教经论和五印度语文,二十五岁应诏参与玄奘译场工作,并从事著述。玄奘编总结瑜伽行宗学说的《成唯识论》,由窥基一人独任笔受,又根据玄奘的讲授和各家异说作《述记》,详加解释,再作《枢要》以补充之,发挥其宗教哲学理论。其後玄奘主译《辨中边论》、《异部宗轮论》、《唯识二十论》、《阿毘达磨界身足论》等,均系窥基笔受,除《阿毘达磨界身足论》外,都作了《述记》;此外并著有《瑜伽略纂》、《杂集论疏》、《金刚般若经会释》、《百法论疏》、《因明入正理论疏》、《大乘法苑义林章》、《法华经玄赞》、《说无垢称经赞疏》、《弥勒上生经疏》等,时称“百本疏主”,今存二十五部,一百二十卷。其中尤以《成唯识论述记》、《大乘法苑义林章》等充实法相宗宗教哲学的内容,授徒讲学而盛极一时。中国佛教的法相宗由玄奘而开创,至窥基而实际成立,因之佛教徒称为“慈恩大师”。自後慧沼、智周传承两代,各有阐扬。生平详见《宋僧传》四、《玄奘三藏师资传丛书》下,《广清凉传》、《塔铭》、《碑文》以及《统记》三十、《释门正统》三、《通载》十二、《稽古略》三等。
谓华严宗初祖杜顺入京,唐太宗召见。《续传·杜顺传》。
波颇于是年十月译成《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据《论序》、《辨正论》四、《开元录》八。《图记》所释作元年,《武周刊定众经目录》作三年,均误。
傅奕又上书排佛,令僧吹螺不合击钟。《广弘明集》七。
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卒于国清寺年七十二。《续传》一九。
法喜俗姓李,襄阳人,其学“偏以《法华》为宗”。年六十一。《续传》一九。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逝世,葬于麦地那,年六十三。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作为安拉的启示,陆续颁布古兰经文,为该教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卒后,经第一代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派人整理,至第三代哈里发奥斯曼,又加以订正,称为“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为阿拉伯文,共三十卷,一百十四章,六千二百余节,现世界上已有多种文字译本。
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为部下所逐走死康居,国人立奚利邲咄陆可汗,遣使来附。《通鉴》一九四《唐纪》十。
于阗国王尉迟屋密遣使至唐。《新书》二二一上、《册府》九七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