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成才的历程与西部文化的线索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一、论玄奘大师成才的心路历程

    玄奘大师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大师,还是世界闻名的翻译家、旅行家,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新译佛经的创始人。由于玄奘大师新译经论的出现,使整个汉传佛教的理论体系臻于圆满,充实了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他的成就是空前伟大而辉煌的。

    但是玄奘大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佛教事业不惜躯命,从十一岁至二十七岁在国内参学,二十八岁至四十六岁往天竺求法,乃至从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从事翻译著述、讲学事业,为追求真理孜孜不倦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根据佛教徒的一般认识,凡是现生中在修学佛法时取得大成就者,有两种情况:一是宿植德本、善根深厚的大心凡夫;二是菩萨、罗汉、圣者们乘愿再来。罗什法师据说曾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奘师是什么人再来呢?答案是未见记载,不知道。既无记载,可知不是佛和菩萨的再来而是凡夫发心,还是一个五岁丧母十岁丧父的穷酷者的发心。那么他的心路历程是什么呢?

    1.善根深厚宿植德本。玄奘虽不是菩萨再来,但很小就接触佛法且深生信乐乃至毕生努力,恭践修持。

    2.天才异常慧悟深广。七岁聪颖异常,八岁其父陈慧为教孝经,自后居家攻读经史。十岁丧父随仲兄长捷往东都洛阳净土寺为少年行者,十一岁即能熟读《维摩》、《法华》诸大乘经,受习礼仪无不熟练。十四岁至十八岁到处听讲,能独立思考,专门受业,声望愈远。十九岁离洛赴蜀从道益、宝仙听讲摄论毗昙,敬惜寸阴,励精无懈,道益赞言:“吾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此。”

    3.立志宏大迥超凡伦。法师十三岁时正逢炀帝敕在东都度僧,四方英贤数百人皆聚考场,奘年幼未被接纳,在外徘徊意有所望,大理寺卿郑善果见而奇之,问曰,子为谁家,答以氏族,又问曰,求度耶,答曰,然。又问出家义何所为?答曰:“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果深嘉其志又贤其器貌,故特而取之。“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八字弘愿,即是他一生奋斗的宏伟目标,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如出一辙。其例一:公元628年经高昌国,高昌王麴文泰盛留奘师不愿放行,玄奘坚决不易求法之志,绝食三日。其例二:高昌王不得已与其结为兄弟,准备西行资粮时,奘师作启致谢:“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二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然后展竭众师禀承正法归还翻译,广布未闻,剪邪见之稠林,绝异端之穿凿,补象化之遗阙,定玄门之指南。”

    4.胆识超人不畏艰险。玄奘从十一岁起在国内求学,历东都、长安、成都、荆州、相州、赵州七地就十四位知识参学问道,已博古通今,因惑南北地论、摄论诸师的纷纭,以是毕命为期以寻未闻之旨,结侣呈表,欲西行求法,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一面广求诸蕃,遍学书语,一面知西路艰险,以种种苦行自试其心,然后伺机出境。公元627年乘诏随丰四出之际,首途西行。过五峰越沙碛九死一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天竺西域异邦游参,登大法座,共外道辩制诸恶见,无能胜者,五印佩敬,诸王共尊,取得大乘天的殊荣然后返回。若非具有非常之胆识,何能冒险西行。

    5.不贪虚荣道心坚固。玄奘二十七岁在长安,仆射萧禹“敬其脱颖”,奏请入主庄严寺,玄奘以非素志而谢绝。玄奘在印度曲女城大会中取得解脱天、大乘天殊荣后,戒日王、鸠摩罗王馈赠金银珍宝无数,皆谢而不受,唯按常法骑象宣唱大胜而已。戒日王美其风范,欲强留印度享受尊荣而不肯。又受高昌王、跋吒王、迦毕试王、迦湿弥罗国王、乌地王、叶护可汗、于阗王、唐太宗、唐高宗的尊敬优待而不骄。初返回长安,独守馆宇,坐镇消闲,恐陷物议,不予临对。旋往洛阳晋见太宗,皇帝劝奘还俗辅政,固辞乃止。648年太宗邀至五华宫劝逼还俗,诩赞功业,鞠诚坚辞。

    6.始创新译为法亡躯。致力十九载,始终不渝,全部精力放在翻译讲学著作交流宗教文化上。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翻译的程式,改善了翻译的方法,关于音义问题,提出了五不翻论。作为楷式,纠正了旧译中存在的不足,调整了用我国旧有哲学名词概念比附解释佛教哲学名词的格义方法。建立了一经十道的译经程序。开创了新译时期,使唐代的译经事业超越前代,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一页。所译占全唐史中译经四十六人共译四百三十五部二千四百七十六卷的一半以上,所以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就质量来讲,其卷帙之浩繁,译笔之精湛,言词之明达,态度之谨严,均超过了他前后的译经大师。

    7.培养僧才争取教权。在译经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者,影响所及日本、朝鲜和东南亚。门人逾千,达者七十人,素位不传名者无数,创立了佛教大乘八宗之一的唯识法相宗。又为佛教的地位与统治者多方周旋,深得朝野人士尊重。“昼则帝留谈说,夜乃还院翻经”,提高了佛教徒的社会地位。

    8.预知时至安详示寂。在玉华寺完成了六百卷般若的翻译后,自觉体力衰竭死期已至,从此绝笔翻译并对徒众预嘱后事交代殡葬处所。二月五日夜半与世长辞安详示寂。

    9.惊天动地备极哀荣。高宗为之罢朝三日,敕已翻经论官抄流通,未翻经论守掌勿失。殡葬所需并令官给,又敕“玄奘法师葬日宜听京城道俗僧尼造幢盖送至墓所”。遵照遗嘱,将玄奘遗体葬于流水之滨白鹿塬上,殡葬之口,五百里内执拂相送者不计其数,缁素宿于墓所者,三万余人。后又敕迁葬于樊川北塬营建塔宇。公元705年敕在两京各建一佛光寺,追封玄奘为“大遍觉法师”。

    10.英名流芳法润当来。生必有灭,诸法常然,但玄奘大师为人类历史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犹如天雨普降,滋润着无数的苗稼树草;辉煌巨著,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是后人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    

    11.正量评估继往开来。纵观玄奘大师一生的成就,最核心的是立志“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八字大愿。四十六岁以前是远绍如来为求圣法而无厌,四十六岁以后系近光遗法。翻译著述诲人不倦,四十六岁以前在上求,四十六岁以后是下化。真实履践了菩萨的成佛之道。一切作为受此八字的指导,所有努力皆此八字的实践,一切成就系此八字的花朵,一切荣誉属于八字的结果。一个青年,一个团体,一届政府,一个国家,一个宗教都要立志,都要有自己的宏伟目标,建立目标向之奋斗,终必成就。

  二、西部文化的线索

  西部通指陕甘宁青新藏川云贵等省区。就陕西省而言,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佛教的第二发源地。在这块土地上,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两大体系。就历史文化而言,包括远古时代的炎黄文化、西周文化、先秦文化、西汉文化、隋代文化、盛唐文化,还有西晋文化、姚秦文化及历史上的名相名将名人的遗迹,如魏徵故里、诸葛五丈塬、眉县张载寺、临潼华清池及各史册传记等。

    宗教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这两教在历史上常与朝廷帝王有关。就佛教而言,很多寺庙都是在皇帝的支持下创建和发展的。西安市的唯识宗祖庭慈恩寺、兴教寺,密宗祖庭兴善寺、青龙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律宗祖庭净业寺、丰德寺,华严祖庭华严寺、国清寺、大荐福寺,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宝鸡市有八宗共祖的法门寺、隋炀帝为文帝追福而建的大明寺,安康市有怀让禅师出家的双溪寺等,铜川市有观音修道的大香山、玄奘译经的玉华寺。还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名山名寺,都充满着佛教文化的气氛。

    道教文化包括有周至楼观台、西安八仙宫、渭南的华山、临潼的骊山、铜川的药王山、宝鸡的金台观、太白山、龙门洞,榆林的白云山,汉中的张良庙、金板洞等。还有其他兄弟教寺堂,都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作用,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建设旅游大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历史总是人写的也是人造的,宗教是随着历史的需要而出现的,在今天这个历史阶段中需要宗教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宗教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在整个中国西部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汉传佛教的理论形成绝大部分在这里产生并传向全世界。挖掘整理研究探索弘扬佛教文化,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情操,改变社会不正之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抵制邪教,扩大心量,开拓视野,搞好对外交流,引进资金,实现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汉传佛教思想理论体系,尽管有大小二十个派,但不外乎瑜伽系、中观系、如来系和秘密系。深入挖掘研究唯识,可以提高现代心理学的水平与逻辑推论的层次,通过对唯识的研究,会了解到心(精神)色(物质)都是我们真心的一体两面。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心色交织变化形成的差别。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大明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