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象渡河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为了说明“正精进”的道理,佛教使用了“香象渡河”的比喻。

    佛教常以象、马、兔这三种动物渡河的情况来比喻人们悟道的不同程度:悟道肤浅,就好像兔子渡河一样,只是漂浮在水面上;悟道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就好像马渡河一样,只能达到水深的一半;只有悟道精深,才如同大象渡河一样,能够彻底截断水流。

    佛教为什么把象叫做“香象”呢?追根溯源,这一称呼来自古代印度人对于象的喜爱和崇拜: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亚洲象,体态庞大,神态安详,性情温顺,步态庄重,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古印度神话的诸神中,就有一个颇受人们爱戴的“象头神”,是一位和善、仁慈、勇敢、坚定的“智慧神”,被视为教育、科学的保护者。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的前身菩萨到迦毗罗卫国投胎时,就是化成一只六牙白象降临的。

    印度地处热带,芳香的气息可以使苦于酷热的人们感到清新、舒适。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自然也把芳香的气息视为美好的事物。佛教不仅用芳香的花朵供佛,还用香料调成的“香水”供佛;佛经里面不仅有名为“众香”的佛国,还有号称“香积”的佛陀。对于人们喜爱与崇拜的象,就美称为“香象”了。

    宋代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里面,用“香象渡河”这个佛教词语来比喻文字精辟、透彻:“李杜诸公,如金*(左支右鸟)擘海,香象渡河。”意思是: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其高雅美妙,好像金*(左支右鸟)飞掠大海;其精辟透彻,好像香象渡过江河。

    作为一条成语,“香象渡河”既可以用来比喻领悟道理的深刻,也可以用来比喻文字的精辟、透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