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根据“正精进”的理论,佛教经常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来劝勉修行者。

    唐代,有一个名叫柳曾的人。他写过一首题为《险竿行》的诗,描述古代艺人在竹竿顶端表演杂技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两句:“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头。”由此,产生了成语“百尺竿头”,原指极高的地方,后来也比喻道行、修养、学问、技艺等的极高境界。

    佛教把佛经中的唱词叫做“偈”——梵文音译“偈陀”之略。一般来说,每首偈为4句,每句或4个字、5个字,或6个字、7个字。后来,汉地的僧人们自己也常常编写这种唱词。《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里面记载,宋代僧人景岑禅师曾经编写过这样一首劝勉人勤奋修行的偈:“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虽然已经有了极高的道行修养,但是还没有到最高境界,应该再接再厉,以求达到成佛的境界,能够在“十方世界”(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10个方面“无量无边”的世界)自由往来。

    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出自景岑禅师这首偈,通常用来比喻:虽然有了很大的成绩或很高的成就,但是不能就此止步,而应该继续努力,进一步发展、提高,求得更大的成绩、更高的成就。

    成语“竿头进步”,表示在已有成绩或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成语“竿头直上”,意思是向着竿头径直而上,用来比喻进步极快。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