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理惑论》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曾经为牛弹奏一种名为《清角》的高雅乐曲,十分优美动听,可是,牛根本不予理睬,仍旧低着头吃草。后来,公明仪用琴声模仿蚊虻飞翔的声音和牛犊叫唤的声音,一下子就引起了牛的注意,它甩动着尾巴,直竖起耳朵,非常紧张、专注地听着。

    牟子就这个故事发表评论说:“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他的意思是:牛只能听得懂蚊虻飞翔的声音和幼犊叫唤的声音,理解不了高雅的乐曲,因此,不要白费力气地为它弹奏乐曲;对人说话也是如此,要适合听者的理解水平。

    成语“对牛弹琴”就是由这个寓言故事产生的,用来比喻:说话不看对象,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不适合听者的理解水平。多用于讥讽听话者愚蠢无知、一窍不通。

    毛泽东认为:“对牛弹琴”也可以用来讥讽说话者不看对象。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