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点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什门四圣”之一的道生,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道生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幼年时跟随佛图澄的四大弟子之一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后来,道生参加了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成为鸠摩罗什的著名门徒。

    道生是一个“孤明先发”的高僧:他离开长安到建康后,继续研究佛学,对于法显在建康译出的6卷本《泥洹经》进行了潜心钻研,认为经义不够圆满,对于佛性问题阐述得不够全面。道生认为,这是由于传译不全造成的欠缺。于是,他公开提出了“一阐提迦,皆得成佛”的主张,以弥补这部《泥洹经》的疏漏。“一阐提迦”,是梵文音译,意译为“信不具”或“断善根”,指不具有信奉三宝之心、善性灭绝的人。在道生以前,中国佛教信徒一向认为:“一阐提迦”善性灭绝,就断了成佛善根,不能成佛。因此,道生的主张一经提出,被“守义之徒”认为是“背经邪说”,舆论立刻大哗。在一片反对声中,道生被摒除僧籍、赶出建康,他只好来到苏州城外的虎丘山上,过着十分孤寂的生活。直至7年之后,北凉昙无谶所译的大本《涅槃经》传到南方,这件佛学“冤案”才算彻底平反。大本《涅槃经》中对于佛性问题的提法恰如道生所言:“一阐提迦,皆得成佛。”人们不由得十分佩服道生“孤明先发”的卓越见解。自此,道生才重见天日,到庐山开讲《涅槃经》,使“涅槃学”在江南广为流传。

    《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里面记载:当道生在虎丘山上独居的时候,无人共语,只好对着山上的石头讲说自己对于佛经的见解。有时讲到得意之处,道生不禁对着石头发问:“你们说对不对呀?我的阐释是否符合佛经的原义?”山上的石头竟然被感动得纷纷点起头来,似乎是说:“对呀,对呀!你讲得太好了,太好了!”据说,虎丘山上至今还有“说法台”和“点头石”呢!

    成语“顽石点头”就是由于这个传说而产生的,用来形容:道理讲得透彻,使人心悦诚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