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砖作镜”的意思是:把砖磨成镜子。这本是著名“禅宗”僧人怀让所设的一个譬喻。
怀让是唐代著名僧人。他初学律,改习禅,后来到曹溪谒见六祖慧能,问答相契,于是留在慧能身边,执侍左右15年,学得慧能传授的“顿悟”法门。后来,怀让做了南岳般若寺观音台的住持和尚,弘传慧能学说,凡30余年,开创了“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
怀让有弟子九人,其中以道一最为出色。“南岳系”的禅法能够大兴于江西,道一起了重要作用。
《五灯会元·南岳怀让禅师》里面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年轻的道一来到南岳,在般若寺附近结庵而居,终日坐禅修行。一天,怀让过去问他:“大德坐禅图甚么?”道一回答:“图作佛。”怀让听了,就拿起一块砖,在草庵前面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道一问:“磨作甚么?”怀让说:“磨作镜。”道一觉得很奇怪:“磨砖岂得作镜耶?”怀让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于是,道一就向怀让请教。怀让给他讲了这样的道理:牛拉车,车子不走,应该打牛而不应该打车;拘泥于坐禅这种有形的修行方式,等于不打牛而打车,是无济于事的。在怀让的启发下,道一“心意超然”而开悟了。他留在南岳,又向怀让学习了10年。后来,道一到江西弘传“南岳”禅法,成为一方宗主。
“禅宗”早期曾以坐禅为全部修习内容;但是,从六祖慧能开始,主张“修心”、“见性”,不再拘泥于有形的修持。怀让对于道一的启发,表明了这种对于有形修持的否定态度。
作为一条成语,“磨砖作镜”用来比喻:方法与目的不合,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