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能于一念中,化度无量众生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在挫折面前,人们可以从容不迫;在荣誉面前,人们可以云淡风轻;然而,在时间面前,所有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没有办法让时间停止不前,因此,控制时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你现在也许在浪费时间,也许是在充分利用时间,但时间仍旧是无情地流逝了,你可能会一无所获,也可能会满载而归。但是,你的人生又有多少时间呢?或许你明天会因为突然的原因而死去,那你难道不会感到有什么遗憾吗?
人一诞生所拥有的财富就是时间,但很多人却忽略了这笔宝贵的财富,眼里只有金钱。如果是这样,你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得到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钞票吗?显然不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就是一个惜时如金的典型,他在有限的生命里为世人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鲁迅12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尚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避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非常热爱;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要知道,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今天正在运行,明天谁也无法预料。昨天已经过去,它记录着我们的酸甜苦辣,今天正和你在一起,它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明天是个未知数;所以眼前的此刻尤为重要,容不得虚度,但很多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老禅师向一个瓶子里装小石子,装满后问弟子们:“满了吗?”
“满了!”小和尚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然后老禅师向瓶里装沙,仍可以装进去。众弟子愕然。
沙装满后,老禅师又问:“满了吗?”
“满了!”弟子们回答道。
老禅师又向已装满石子和沙子的瓶里灌水,同时问弟子:“满了吗?”
小和尚们都默不作声了。
我们的日子就像一个瓶子,看似装满了事情,但是你真的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时间吗?也许剩下的空间不够放下一颗石子,难道也不能放下一把沙粒,甚至半杯水吗?
时间往往会被人们的生活轨迹分割成长长短短的很多部分,是否有能力将这些零散的时间段串联到你生活的方向上来,将决定你能否比别人走的更快,做的更多。这些零散的时间段,是指不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忽略掉。零碎时间虽短,但日复一日地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曾经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伟人取得辉煌成就的简朴的道理之一。然而,人们往往会给自己不能完成某事找一个“时间太紧”的借口,说事情这么重大,我怎么能不专门空出一段时间来处理呢?其实,这不过是你不想做那件事的托词罢了。
三国时期的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前去找他求学的人很多,为免受骚扰之苦,他告诉所有来求学的人,任何知识只要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当求学者抱怨说“没有时间”时,他则回答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
这“三余”的利用,正是零碎时间的聚积。能以小积大,这是时间的独特之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点滴”的时间看起来很不显眼,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却大有用处。例如,朗费罗每天利用等待咖啡煮熟的10分钟时间翻译《地狱》,他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若干年,直到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完成为止;比彻在每天等待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读完了历史学家弗劳德长达12卷的《英国史》;伽利略是一个外科医生,他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常人少有的勤勉,挤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虽然每天都能挤出时间并不容易,但是能挤出来就一定要尽量去挤,无论多少,因为时间是不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不相同。如果一个人善于利用零散时间,那么,他就能在同样多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他的生命质量和时间上的效率就会相应地不断提高,高过那些仍然以为时间多得用不完的人们。
【结语】时间的公平仅仅体现在活着的每一天,每个人拥有24小时,每一小时又有60分钟,而每分钟有60秒。只有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