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5自在随缘——人生有些事不必强求 清心就是修行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坛经》

    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往往是这一刻保持住了,下一刻一不留神就又乱了。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人们生活的世界纷繁复杂,人很难不受影响,也不可能永远保持清净,只有勤于清扫自己的心灵,将扰乱心绪的东西及时清理干净,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用知识沐浴,用良言去疾,不断地更新自我。心中有善,眼中有美,处世存真,这样,人生中就会减少许多烦恼。

    一痴师太向三个徒弟宣布,要在她们当中挑选掌斋师。

    掌斋师是看秧庵掌管膳食财务的神职,负责庵内几百号尼姑居士的饮食起居、一切开销。一旦师太圆寂,掌斋师就自然接替师太,就任看秧庵的当家。

    一痴师太平时很喜欢二徒弟慧明,在庵里的尼姑居士们看来,掌斋师之位定是非她莫属。而慧明也认为师父一定会选中自己。慧明自打进庵以来,天天跟着师太打坐念经,潜心修行。她对佛家经文不仅熟背如流,而且领悟得既快又准,师太对她的这份悟性极为赞赏。

    相比之下,大徒弟慧清,尽管练功打坐、念经修行比慧明刻苦,也能领会一痴师太的点拨,但比起慧明灵光般的快速反应来,还是要逊色一些。因而,也时常受到一痴师太的责罚。

    而小徒弟慧悟,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路旁,被一痴师太路遇捡回来的。她生性木讷,而且不喜好习经颂法,人家打坐练功是念经文,她却总是没完没了地打瞌睡。

    一次,师太问她们三个师姐妹:“本庵为何称看秧?”

    二徒弟慧明回答得最快:“世上万物,莫不经风霜历寒暑,否则难以成器。佛家子弟不经磨难,怎能修得真身?”

    大徒弟慧清想了半天才回答“世上草木,皆自秧苗始,不加看护,岂能茁壮?”

    小徒弟慧悟则在师太的一再追问下才回答:“在我佛眼里,我永远是秧。”

    师太听了慧明的话,就微微点了点头;听了慧清的话,没作任何反应;听了慧悟的话,居然把眼睛闭上念起经来。

    三天后,一痴师太把全庵的尼姑居士召到了庵堂里,当众挑选新任掌斋师。观音大士的塑像坐在莲花蒲团上很慈祥地望着大家,师太用与观音同样的姿势坐在观音大士塑像前的蒲团上。她闭着眼睛,默念了一阵,又突然睁开眼睛说“开始吧!”

    大徒弟慧清上前,捧着一碗清水献给一痴师太:“掌斋如掌水。”师太接了,放在座旁。

    二徒弟慧明上前,献上一碗饭:“斋饭斋饭,斋即饭,饭即斋。”师太也接了,放在座旁。

    轮到小徒弟慧悟,却见她空着手上前,朝一痴师太打个躬就退下。

    师太问:“慧悟,怎么不说话?”

    慧悟缓缓地转身,轻声说:“斋在心,饭在心,水也在心。掌斋即掌心。”

    一痴黯然无语,旋即起身:“慧悟,从今天起,由你担任掌斋师。”

    整个斋堂一时都呆了。

    慧明吃惊不已:“师父,我……”一痴目光深邃地看着慧明,语意深长:“心清如水即是佛,了无牵挂佛无边。”

    无论是饭、是茶,都是俗世之物,有形有质,要依赖于外物而存在。而双手空空的慧悟,确是佛在心中,心清如水。只有真正的了悟之人,才能放下外在的羁绊,一身轻松,只看到本心。也只有清心静欲,才能心如止水,体会到无边的佛法。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一切烦恼与不快皆来自于心,只有一颗清净之心才能降伏一切魔道。宁静可以致远,心清可以无忧,只有心无杂念,如静止的水一般毫无波澜,才能体悟人生的安宁和精美。

    我们在充满焦虑的时代里,总是来去匆匆,没有目的地奔波,毫无缘由地焦躁不安,遇到小事便冲动地吵架。因而,我们要时常让自己静下来,放下生活的负担和责任,放下外界的干扰和市侩,给心一份清静。这时你会感受到另一种境界的人生,清心静性,一身轻松。

    有个在农场工作的农夫,有一天打扫完马厩后,发现他老婆送他的怀表不见了。

    这只怀表对他来说十分珍贵,是他的订婚信物,于是他马上跑回马厩去寻找。虽然他几乎翻遍了整个马厩,但还是没有找到,因此他气馁地走了出来。

    他发现外面正有一群孩童在嬉笑玩耍,于是就向那群孩童们说:“你们之中有谁能在马厩找到我遗失的怀表,那个人就能得到五英镑。”

    孩童们一窝蜂似地跑进马厩里寻找怀表。可过了一段时间,孩童们顺次而出,都表示没有找到怀表。此时农夫更加地气馁与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农夫听到一个小孩说,“我可以再进去找一次吗?”

    虽然怀疑孩子到底能否真的找到怀表,但是由于别无他法,农夫便答应了这位孩童的请求。

    过了不一会儿的工夫,那个孩童走了出来,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

    农夫很惊讶地问他是怎么办到的,小孩回答说:“我进去之后什么都不做,就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就找到了。”

    小孩子最终能找到手表,并非是由于他的睿智和聪明,而是他有一颗清净的心。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感受周围。这时你会听到鸟儿的鸣叫,看到日出的光芒万丈,体会到鲤鱼跃出水面一瞬间的喜悦与力量。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如能心中无任何烦恼、杂念,自然会“凉风拂面”,而如果有太多的束缚,心不得闲,肯定会“如坐蒸笼”。因此,当你感觉在生活中陷入了麻木的时候,请给自己的心留点空间。从纷乱的世界中退出来,寻一个清净。在安宁、沉寂中听从本心的声音,从静中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当你清扫掉心灵的垃圾,静下来细细体味身边的风景,你会发现,烦躁与苦闷随之而去,快乐与幸福顺势而来,世界原来是如此美丽动人。

    【结语】修行告诉我们“沐浴身上的灰尘,不如洗掉心灵的污垢。”“心净则佛土净。”“有一颗清净的心很难,保护一颗清净的心更难。”也就是说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这是修行人行菩萨道者的最基础的要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