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莲花3》 第一章 做人篇:菩萨的精神所在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学楹联】

    正则扶,奸则诛,这便是春秋学问

    始以仁,终以义,已到了圣贤功夫

    ——兰州广福寺

    小和尚问老和尚:“菩萨还杀生吗?”心中却在想:师父一定回答不杀,哪有菩萨破戒杀生之理!不料老和尚郑重地回答:“杀!菩萨常常杀生,不知疲倦!”

    “什么?!”小和尚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天外来音,“菩萨怎么会杀生,还常常杀生呢?”

    “为救度众生,为降妖除魔!”老和尚淡然地说。

    “那么,菩萨岂不是犯了大戒吗?”小和尚不解地问。

    “犯戒又不犯戒。”老和尚在耐心解释,“犯戒是因为有杀生之相,破了戒的形式;不犯戒是因为菩萨心中没有丝毫杀念,所以符合戒的精神。”

    “那么,菩萨于杀生之时,心中当作何念呢?”小和尚好奇地问。

    “菩萨杀生时,当作此念:救助被害众生使其免于水深火热,救助害人恶魔使其免于万劫沉沦!”

    “菩萨杀生,还入地狱吗?”小和尚追问。

    “菩萨常入地狱。”老和尚答。

    “为什么?”小和尚不解。

    “菩萨救助众生永不休息,所以降妖除魔也永不停止,又怎能不常下地狱呢?”

    “菩萨明知会下地狱,为什么还要杀生呢?”小和尚更是不解。

    “这正是菩萨的精神所在。”老和尚庄严地说,“为救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菩萨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

    感悟与启迪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肯于舍己为人的人,为普度终生,抱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才是菩萨心肠。为了公共的利益,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就不要过多地考虑利害,肯于牺牲自己的人,才堪称品德高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