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楹联】
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
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
——泉州东岳行宫
《佛经》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大国,名叫波罗奈国。当时国内有一个贤士,名叫摩诃夜移。他的夫人怀孕之后,变得慈爱善良,性情温和。怀胎十月,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形体端正,面有福相,父母非常喜爱。为了祝贺生儿之喜,他们摆设丰盛甘美的宴席,请来亲戚好友和相师,共同庆贺。宴席之后,夫妇抱出孩儿让大家观看,并请大家为孩子起个名字。
相师问道:“这孩子怀胎以来,有什么吉祥瑞应?”孩子的父亲回答说:“这孩子怀胎以来,他的母亲变得心慈和善。”
相师就以此瑞应,给孩子起名叫“善求”。父母细心哺乳养育,善求慢慢长大之后,和父母一样慈心善良,好做布施,怜爱众生。其后不久,贤士的夫人又怀孕了,但其性情变得贪婪恶劣。月份满后,夫人又生了一个男孩,但他形体丑陋。贤士请来相师为这个孩子起名。
相师问道:“这孩子怀胎以来,有何感应?”
贤士说:“这孩子怀胎以来,他母亲变得贪婪恶劣。”
于是相师依据其母的怀胎感应,给这孩子起名叫做“恶求”。恶求由父母养育长大之后,言行不善,常做恶事,贪心不足,心怀嫉妒。
善求、恶求兄弟两人长大成人之后,商议一同出海经商,寻求珍宝。兄弟二人各自带领500侍从,先后出发。由于路途遥远,行至半道他们就没有粮食了。历经7天的饥饿,人们都快要饿死了。这时,善求和500侍从共同虔诚地祈求各位神灵救济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饥饿危难。他们祈求完毕,在空旷的荒野上,远远看到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善求带着众人立即奔向大树。来到大树前,他们又看到大树边还有一眼清泉。善求和众人共同诚心诚意地向大树祈求,希望树神给予救护。
善求和众人的诚意感动了树神。树神现身,对善求说:“你们砍下树身的一枝,你们所需要的东西就会出来。”善求和众人听后,心中十分欢喜,便从树身上砍下第一枝。此时树枝上,果然有甘美清香的饮料自然流出。砍下第二枝时,树枝上出现了百味俱全的各种食物。善求和众人从树身上取下饮料食物,人人吃得香甜饱足。砍下第三枝时,树枝上出现各种漂亮美丽的衣服,每人都有一身。砍下第四枝时,树枝上出现各种奇异的珍宝,每人都得到了满足。人们所想得到的,全都得到了。
恶求所带的500侍从从后面赶到,众人和前面一样,从树枝上取得所需的一切食物、衣服、宝物。恶求得到所需的一切后,心想:取树枝都能得到如此多的宝物,何况它的根呢?我们如果砍倒树身,挖出树根,就可以获得更多更美的宝物。
恶求的想法已定,就命令他的侍从砍伐大树。善求听说后,心中十分气愤,对恶求说:“我们在饥饿困乏、命在旦夕之时,承蒙这棵大树的恩泽,得到救济,大家才可活命。你怎么能有这种恩将仇报、砍伐这棵有恩之树的恶毒不善之心呢?”恶求并不听从兄长善求的劝说,仍然命令他的侍从伐树掘根。善求对大树有感激之情,不忍心看到大树被恶求伐倒,就带领他的侍从回家去了。
恶求把大树伐倒后,从四面跑来了500个罗刹恶鬼,把恶求和500个侍从全部吞食了。
感悟与启迪
善恶是非是有一定标准的,也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和把握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心怀善念,知恩图报,而是贪婪多欲,不择手段,不惜损人利己,最终自然不免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