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入藏录?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入藏录是经录的一种,它主要著录那些应该收入大藏经的典籍。

    中国古代的经录起初并没有“入藏录”之说。当时载入经录的,既有作者已搜集到经本的;也有并没有看到经本,而只是从其他经录看到名字的。后一种经典,由于没有实际看到经本,因此,这些经典当时到底是否还存在,也仍是疑问。另外,当时的经录还把疑伪经、支派别生经、抄经等一些本来不应该入藏的经典也著录在一起。凡此种种,妨碍了这些经录的实用性。

    南北朝时,中国的大藏经逐渐形成,所以隋代费长房编纂的经录《历代三宝记》中,就首次出现了“入藏录”。费长房把他认为应入藏的经典汇拢在一起,著录下来。从费长房的这一《入藏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实际流传的主要是哪些经典。《入藏录》对入藏的典籍还作了分类,从这些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佛教典籍的观点以及他们研究佛学、研究佛教典籍的水平已达到什么程度。当时,中国各地的大藏经并不统一。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各有自己的入藏录。从这些入藏录,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还可以看出汉文大藏经的成长、发展过程。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昇撰成了著名的《开元录》。《开元录》的最后两卷就是《入藏录》,这全是智昇搜集到,并经过考订的经典;也是经过智昇整理的西崇福寺寺藏大藏经。它共收经1076部,5048卷,分作480帙。

    《开元录·入藏录》最初虽然仅是西崇福寺大藏经的目录,但是,后来由于开元录日益流传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也由于“会昌废佛”之后大家都以《开元录·入藏录》为标准目录来检查本地藏经,斥伪补缺。这就使得这一《入藏录》后来竟成为全国性的标准目录。晚唐、五代全国各地写造大藏经,几乎都依据这一《入藏录》。由于后来的刻本藏经都是依据写本藏经刊刻的,所以无论是北宋的《开宝藏》、南方的《崇宁藏》、还是辽代的《契丹藏》,都受到《开元录·入藏录》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入藏录是我们了解与研究古代大藏经的基本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