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生平寻踪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9.垄断盐铁和平准、均输政策

林剑鸣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铁也是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汉初,盐铁的冶炼及贩卖运输,都是民间经营,官府仅征税。到汉文帝,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不少富商大贾和豪强地主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私人一家冶铁或煮盐雇用的工人,多至千余名。少数人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命脉。
  汉武帝为增加政府收入,采纳了大农丞东郭咸阳、孔仅的建议,决定将盐、铁事业由政府垄断起来。具体的办法是: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专卖机构,任命大盐商或大铁商为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铁和买卖盐铁的事务。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以熔化废铁作农具等。官府置备生产工具、粮食,招民自出资金,就产盐地煮之,煮成的盐,收归公有,以平价卖给人民。铁业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相当大,平均每处矿山约有二千人左右。参加劳动的人有三种:(一)服役的农民,称为“卒”;(二)犯罪的刑徙,称为“徒”;(三)隶属官府的手工工人,称为“工”。这三种人都称为“铁官徒”。在全国各地的有铁官,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增加。最多时,全国有盐官37处,铁官40余处。这些官吏把全国的盐铁经营垄断起来,以极严酷的刑法禁止私人染指。汉武帝下令:敢有私自煮盐、铸铁者,罚以“斩左趾”刑(即砍断左脚),并且没收其生产和运输工具。由于朝廷垄断了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盐铁事业,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地增加。当时所需的军费、宫廷开支,以及皇帝的赏赐,都用盐铁收入填补。当然,由于盐铁的垄断,制造出的铁器往往质量很差,价格很高,官商的经营又无竞争的刺激,使生产水平不能很快提高。
  在盐铁实行专卖以后,汉武帝又批准实行平准、均输政策。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大农令桑弘羊向武帝提出在全国实行平准均输。所谓“平难均输”,即平衡物价,调剂运输。原先西汉宫廷各部门为自己采办东西,常常在市场一抢购,引起物价上涨;而各地所缴纳的贡献,有的不符合宫中的需要,有的物资不仅无用,在市场上出售后,往往连运费也抵不上。这就给大商人从中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操纵物价,造成了时机和条件。桑弘羊的“均输”法,就是在各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财物,并负责向京师输送。这事由大农令统一管理。经他建议,又在京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这些物资除去皇室所用外,其余均用来调剂市场,市场贵则卖之,贱则买之,防止商人大贾从中谋取巨利。
  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的9年中,汉武帝推行了从币制改革到盐铁专卖、平准、均输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结果,终于制止了物价飞涨,增加了财政收入,使西汉王朝度过了危机。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战争和政府各项开支“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万计”,都由大司农支付,而没有增加土地的赋税。国库里堆满了粮食,积存的布匹数以万计,再也不愁没有粮饷发给战士了,这绝大部分功劳应记在桑弘羊的名下。汉武帝为表彰他理财有方,特封他为左庶长,又赐给他大量黄金,直到他逝世前仍信赖不移。
  汉武帝不是经济专家,但他知人善任,充分表现出一个君主的胆识。他并没有因为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这些出身于当时被人视为“末业”的商贾阶层,而忽视他们的才能,相反地,却把他们置于决定经济命脉的关键位置上,放手让他们进行改革,支持他们提出的一切合理建议,坚决为他们扫平改革道路上的障碍,这在封建时代的君主中,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奥秘。
  

汉代雄风汉武帝/林剑鸣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