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重用酷吏
惠焕章,贾鹏
“酷吏”一词,在汉初出现较多,其本意是指加强中央权威、强化皇权、打击分裂势力的工具,主要用以对付不法宗室贵戚、大臣、贪官污吏、地方豪强,也用作宫廷政治斗争的手段。汉武帝临朝称帝后,就积极推行酷吏政治,提拔重用了一批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的廷尉,比如郅都、宁成、张汤等。汉武帝为何这样做,难道他不知秦朝正是由于严刑峻法才导致亡国的吗?
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汉武帝亦有他的不得已之苦衷。西汉初期,由于采取“轻徭薄赋”的无为政治,使得地方豪强势力迅速膨胀,破坏了“编户什伍”的制度,对汉朝的统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所谓豪强势力,主要包括两部分人,一种是游侠之士,谓之豪侠,如《史书·游侠列传》载游侠郭解“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杀人无数,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然自喜为侠益甚”。“郭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可见,“游侠”之影响力极大。又如《史记·游侠列传》记载说,汉武帝朝“为侠者极众”,例如关中樊仲子、西道诸杜、东道赵他等均行“游侠”之道,“盗跖居民间”。另一种主要指豪强士族、军功宗室、贵戚等。如《汉书·游侠传》说:“列国公子,魏有侈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籍王公之势,竟争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至汉,禁网疏阔,此风不衰。是故代相陈豨从了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抬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高师,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徙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城,力折公侯。”其情势可见一斑。
汉武帝之所以用酷吏对付这些“游侠”、“豪强”,盖因其发展对朝廷、皇权都构成了威胁,并容易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难以控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豪强地主与国家容易在农业劳动力上产生竞争。此刻的豪强地主是私有业主,当那些农民破产后,不是进入国家收容之“国田”,便会流入地主的“私田”,而按编户收税的国家赋税也将流失。第二、豪强地主之间因争权夺利也会激化矛盾。如丞相田蚡与军功灌夫,均为豪霸,曾有民谣唱道:“颖水清,灌氏宁;颖水浊,灌氏族。”丞相田蚡为了得到灌夫的几顷良田,便以此告之于武帝,结果闹的朝野纷纷,民心浮动。尽管最后灌夫被斩,田蚡惊吓致死,但影响终归不好,于民心大为不益。第三、豪强豪族,目无王法,僭侈逾制,是引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且多藏纳逃犯。如《汉书·武帝纪》就载:“公豪杰多远交东方群盗。”又《汉书·地理志》载:“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嫁娶送死奢靡。汉兴,号为难治,常择严猛之将,或任杀伐为威。”
可见,“树欲静而风不止”,要对这些难以有效控制和统治的“游侠”及“豪强”,仅凭孔家的待之以礼是很难奏效了,因此,重用酷吏也就不足为奇了。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