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武帝时代文化教育如何

惠焕章,贾鹏


  西汉京师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世界文明的东方中心城市。在西汉王朝二百余年的统治历史中,都城长安孕育出了无数的名人能士,可以说是人才荟萃,学风甚浓。当时所开创出来的诸多的辉煌灿烂业绩,给后世的封建统治树立了楷模,其在文化教育领域的贡献,对我国的文化教育制度的完善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这种贡献在汉武帝时代产生表现的方式尤为明显。
  在汉武帝时代,将文化学术活动纳入了封建统治制度的轨道。为了保证真正有才学的士人能为西汉政府所用,汉武帝还专门设立了五经博士科,设置五经博士,招收学生,首开了我国历史上由读书谋求功名利禄的正规途径。从此,整个社会的学术思想得到了空前的繁盛,但主要是儒家学说占主导地位,凡是不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思想一律进行扼制。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太学。太学在长安城南的安门外,是当时西汉政府办的最高学府。为了培养出真正能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合格人才,太学初办时对太学生的入选进行了严格的选拔,够资格的太学生大都是由博士弟子演化而来的,由主管文化礼仪、宗庙祭祀的太常负责选拔。举个例子来说,西汉政府一年在全国选拔博士弟子仅50人,且年龄限制在18岁以上,从政治觉悟、身体素质、外貌形象进行严格把关,稍后的太学生又从这50人中经过严格选拔,才能正式录用,如此可知当时选拔制度的严格了。
  凡进入太学的太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教材,学校每年对这些学生进行一次考核,凡能熟悉一经者,即可授予官职。倘若有出类拔萃之人,则由皇帝当面策试,过关则有可能留至皇帝身边侍驾。通过这种系统的选拔教育制度和培养计划,西汉在汉武帝时代的确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局面,另外,汉武帝时代对西汉文化教育的又一大贡献则是对古代典籍经书的整理校订。汉武帝曾通令天下,搜求遗书,开辟了献书的途径,当各类书籍收集到位后,又命人进行抄写、编订、考证,并将这种过程制定成为一种制度保留了下来,对后来的帝王修书立下了榜样,可以说,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总之,汉武帝时代,西汉长安城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不朽的业绩,其对图书资料的征集保管、古典文献的整理修订事业的开辟以及开设了正规的官方学校教育,均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行为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文化教育制度的基础,这个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