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武帝时代是否人才辈出

惠焕章,贾鹏


  在汉武帝刘彻看来,要想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仅靠说不行,必须有实际行动才行;仅凭勇猛之士不行,还须有饱学之士辅佐方可。故广揽天下德才兼备之士,霸业可成矣。正所谓“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也。那么,有此番先见之明的汉武帝,其执政生涯中人才利用的情况如何呢?是否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呢?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代的确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时代。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一文中对汉武帝时期的用人情况做了详细的记载:“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安定,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攫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今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由此可以看出,汉武帝不仅这样想了,更为可贵的是他也做到了。试想,当你面前呈现出攒动如潮的能人异士、精英豪杰,且又能为你所用时,你会做何感想。
  事实上,这批人才也发挥了居功至伟的功用。如卫青、霍去病在军事上的功绩,无人能出其右,在与匈奴长达数十年的对决中,此龙、虎二将无数次将匈奴击溃,以致出现匈奴“漠南无王庭”的大好局面,并为大汉天朝安邦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经济方面,“理财三杰”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的出色发挥,为汉武帝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避免了国民经济的动荡、下滑,功不可没。张骞、苏武在外交方面表现出的才能,使得著名的“丝绸之路”得以凿通,并使汉朝与西汉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将炎黄子孙的威名远播至阿拉伯国家,汉武帝对二人的信任,可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除此之外,司马相如的平定巴蜀,朱买臣的安稳齐鲁,严助的翦灭东南诸邦均显示了汉武帝时代丰富的人才储备。另外,在文学艺术及思想著作方面,董仲舒一代大儒地位的确立,“天人三策”理论的出现;司马迁《史记》的论著及其在史学界引发的轰动;司马相如辞赋上表现的卓著文思才华,无不出现于汉武帝的统治时期。这诸多人物,像东方朔、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桑弘羊、东郭咸阳等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为西汉王朝的富强与文明贡献了自身的聪明才智。可以这样说,西汉的“汉武盛世”,没有这众多的人才的支撑是不可能出现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汉武帝高超的“御人之术”。
  总而言之,汉武帝时期不仅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人尽其用的开明之世。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