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轮征贤”与汉武帝用人有何关系
惠焕章,贾鹏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王朝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代,而开创这一宏图伟业的就是享有“雄才伟略”盛名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一生文治武伐,开疆拓土,将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推进并巩固了下来,基本上确立了今天的领土疆域范围,并使西汉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成为一流强国。那么,如此伟大,可以说称得上“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与“蒲轮征贤”又有什么关系呢?究竟“蒲轮征贤”是如何一种事情呢?
据载,“蒲轮征贤”最早见于明代张居正、吕调阳编著的《帝鉴图说》一书。其载:“武帝雅响儒术,以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二人荐其师申公。上使使者奉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迎之。既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上问以治道。对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其实,这一事件描述的是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初登大宝的事情。西汉在汉武帝以前,统治思想为“黄老之学”,施行“无为而治”,而汉武帝年少好盛,欲用“有为”且积极行事的儒学,便颁《求贤诏》,“蒲轮征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当时,年仅16岁的汉武帝任用儒者赵绾为御史大夫,以王臧为郎中令,此二人深感资历浅薄,难堪重任,便推荐其师申培公。汉武帝见二人论其师学深如海,自己又求贤若渴,便派人配置厚礼前去请申公。申公,名叫培,乃山东人,为文帝朝博士,擅长习研鲁《诗》,年迈后归故里讲学,门人有数千人之多,至汉武帝朝时,已年逾八旬有余。汉武帝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以及对申公的尊重,便命人将车轮用蒲草包裹,以防沿途颠簸,让老先生免遭舟车劳顿之苦(古代车轮皆为木制,行动起来极为颠簸)。此举令申公不胜感动,便不顾年迈之躯,乘车从山东至 长安,为汉武帝讲解治国平天下之道理。这就是“蒲轮征贤”的故事了。
可见,对于靠武伐四夷,开疆拓土而扬名的汉武帝,在礼贤下士,尊重文人名士方面,亦是格外出色的,能够在“穷兵黩武”的累名下做到“蒲轮征贤”,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正所谓“蒲轮征贤汉武帝,流芳百世佳话传。”便是如此了。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