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是否有“西南丝绸之路”
惠焕章,贾鹏
众所周知,汉武帝时代有一条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或经南面通道,两条西行路线在木鹿城汇合后向西延伸,直抵地中海,这就是著名的西北“丝绸之路”。对此,学术界尚无疑义,引起学者们争执的是:汉武帝时代是否在西南也有一条这样的丝绸之路呢?
据一些史学家们对史料记载研究后认为,当时我国西南确实存在有这样一条“丝绸之路”。其依据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所载:“张春曰: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以张窍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去蜀不远矣。”另外,《滇西古道行》也是其依据之一,其载:“云南是我国的西南边陲,同时又是连接东南亚的通道……公元前二世纪,西南各族先民就曾跨越险峰幽谷,穿过密林湍流,同西南各国进行贸易往来。这条中国最早开辟的对外通道被称为‘蜀身毒古道’,从蜀出发,到叶榆(今云南大理)再经骠国(今缅甸)而至身毒(今印度)。在两千年前这条古道上,人们通过人背马驮,带出去的是丝绸、香料、茶叶,运回来的是玉石、玛瑙。”由此,结合以上两部文献的记载,肯定的观点便传播开来。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著名学者顾学稼在其著作《南方丝绸之路质疑》一文中认为,在汉武帝时代,西北虽然凿通了丝绸之路,但由于政治、军事上的诸多问题,这条道路并不畅通。而在那个时代,西南地区的居民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甚至许多居民连商品的观念都没有,因此也就不存在一条以贸易为生的商人集团,当然更没有保证这条道路畅通的能力了。此外,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是形成这条丝绸之路的主要障碍。东晋时沙门法显载:“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者,则无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能通。”均可以说明,即使到了东晋时代条件尚如此恶劣,何况汉武帝时代的蜀道之难了。因此,汉武帝时代这里不可能存在着一条“蜀身毒古道”或“南方丝绸之路”。
照以上两种观点的解释情况来看,当时究竟存不存在一条由川滇通向东南亚国家的陆上贸易通道呢?张春在大夏国看到的属于四川出产的邓竹杖、蜀布是否真正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运往印度的呢?看来还不能轻下定论,毕竟距当时年代最近的司马迁仅是耳闻,尚不能拿出一个肯定的态度来,如“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西蜀贾好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因此,究竟有没有、存不存在这条“丝绸之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