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长安城为何被称为“斗城”

惠焕章,贾鹏


  据文物工作者实测,汉长安城东城墙长6000米,南城墙长7600米,西城墙长4900米,北城墙长7200米,周长25700米,全城总面积约35平方千米。其平面图经过测绘,整体略呈方形,东城墙平直,西、南、北三面城墙多曲折,尤南墙和西北角处更为突出,形似天上的南斗星形和北斗星形,故后代有人将之称为“斗城”。并且关于汉长安城究竟为何呈“斗星”之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论。
  一种看法认为,汉长安城之所以呈“斗”状,皆因为建城之初,汉宫按天上“北斗七星阵”的天象,欲移植于人间,以图使西汉京都与天一体,乃“天人一体”思想作用下的结果,故长安城的规划是有意按照南斗与北斗为蓝图设计而成的。持此看法的主要是魏晋时期的一批学者,对此,《三辅黄图》中有记载:“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长安城形似北斗”。
  这种看法被元代著名学者李好文否定。原因是汉代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汉长安城确为模拟天象的确凿证据,亦无“斗城”或“北斗城”的提法,故汉长安城之所以成斗形,实际上是因为筑城时根据地形特点规划形成的,并非有意模拟天象。其著作《长安志图》中有详细地论证依据记载:“《三辅旧事》及《周地图》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今观城形,信然。然汉志及班、张二赋皆无此说。予尝以事理考之,恐非有意为也。盖长乐、未央、酂侯(萧何)所作,皆据冈阜之势,周二十余里,宫殿数十余区。惠帝始筑都城,酂侯已没。当时经营,必须包二宫在内。今南城及西城两方突出,正当二宫之地,不得不曲屈以避之也。其西二门以北,渭水向西南而来,其流北据高原,千古无改,若取东城正方,不惟太宽,又当渭之中流。人有至其北城者,言其委曲迂回之壮盖是顺河之势,不尽类斗之形。以是言之,岂后人偶以近似目之也欤?”
  随着文物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他们认为,李好文所言有一定的道理,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却并未击中要害。那么,汉长安城的“斗城”之谜究竟是何原因所为呢?经过进一步的测量、考证,有学者认为汉长安城的不规则形状的形成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缘于地理环境的变化。据水文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在西汉时期,渭河的河床比现在要偏南一些。该河床长年来一直以约250年/华里的速度向北推进,而当时的汉长安城北临渭河,城西北角正当渭河转折之处,由于渭河在长安城畔的流向——由西南至东北的原因,所以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城墙在建筑时不得不加以曲折。而南城墙的弯曲,则是因其临近*(左氵右皂)河古道,为了能利用*(左氵右皂)河水力,于是也进行了适应性的曲折构造。此外,汉长安城内的河道及城墙外挖掘的城河均可以与渭、*(左氵右皂)两河协同起来,这样既可以防御京都,又可以保证城内用水系统的畅通,因此,“斗城”的容貌便显现出来了。
  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汉长安城的“斗城之谜”可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一步步得以解开。或许今后还会有更多地证据出现,来完善这一谜底也未可知,可以说,真正地谜底掌握在未来的文明进程之中,为此就让我们放眼未来吧。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