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武帝死后是否穿有“金缕玉衣”

惠焕章,贾鹏


  西汉的棺椁制按身份、官职等分为不同的等级,沿袭了周代的礼制。县令是二棺一椁,诸侯王是四棺一椁,甚至是五棺二椁,近乎于“天子棺椁七重”的仪制。然而,在如此厚葬的基础上,战国末年盛行的“玉衣”,在西汉这一时期的大肆盛行,才是最能体现西汉奢侈之风的有力证据。
  自考古学家在河北省满城县所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墓中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之后,人们便对汉武帝死后是否穿有此衣表示了关切。那么,汉武帝究竟穿有此衣吗?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者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棺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王匣。“匣上皆缕为蛟龙弯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材高大肥胖,因而玉衣形体也就大。据说,此衣全长约1.88米,以大小五片约2498片组成,共耗费金丝重约1100克(1.1公斤)。
  从以上古书的记载情况来看,汉武帝确实穿有“金缕玉衣”,那么,什么又是“金缕五衣”?汉代帝王、诸侯王为何喜穿此类衣物入葬呢?
  其实,所谓的“金缕玉衣”,就是指将玉石制成薄片状,然后用金丝、银丝或铜丝将其串连成衣,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服饰——玉衣。据说,缝制这种衣物需要极高的技艺水平,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刘胜的玉衣,由2498片玉片组成,串连玉片的金丝重约1100克,专家测定每块玉片的大小几乎相等,薄厚一致,其上四角钻有微孔,而各钻孔直径仅1毫米左右,锯缝甚至才0.3毫米,在西汉时期,我国的手工业水平已达到如此精密程度,实在令人震惊。对于为何要制作这一衣物,是因为在古代人眼里,他们认为玉是集天地山川之精华而生成的,如若将人的身体用金玉覆盖,则人的精气便不会外露,人的灵魂就会有所依托,甚至于可以保证肉体不腐,有利于来生转世或者在阴司重新来过阳间荣华。当然,这一点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对那些只有达官显贵,乃至皇上才能享用的特别殓服来说,此举除了只能招来更多的掘墓者以外,给整个社会又带来了厚葬的不良传统,以至在今天的社会这种崇尚奢靡的丧葬制度依旧屡禁不止,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呀。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写的好,“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啊,古墓犹在,金缕玉衣犹在,只不过那些祈盼肉体永存的王侯将相其身早已朽坏无存了。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