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景帝阳陵 > 阳陵出土文物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京都北军的风采

王学理


  当人们熟知了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内容之后,社会上也就广泛传说“汉阳陵发现了兵马俑”。对吗?
  笼统而言,秦始皇陵与汉阳陵这两处俑坑称“兵马俑”是没有大错的。但具体说,他们各自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面貌、精神状态不尽相同,其性质和作用也有区别。秦俑坑是一组4坑,其中最小的3号坑已经发掘过,大型的1、2号坑发掘中辍,而第4号坑系秦时正建而中途废止的空坑。有的学者主张陵园是首都的“翻版”。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完全是按首都咸阳的布局规划的:秦始皇陵园是对咸阳城的仿造、秦始皇兵马俑象征城门的禁卫军。此说一出,“先入为主”,影响甚广。但我根据在秦陵考古队14年的发掘和研究,是不敢苟同的。愚以为:秦始皇陵园属于首都咸阳的组成部分,况且两者也有各自的发展序列,绝不可混为一谈。至于在秦始皇园出现兵马俑坑的问题,既要看到它同陵园内外那么多的从葬坑一样,都是“外藏椁”中的藏品,也要看到同秦始皇个人的爱好有关。从总根源上讲,固然都受“人死有灵”观念的支配,都要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尽可能地随葬到幽冥世界中去。但秦始皇则出自对军队的特殊情感,想的是如何让军队也能伴驾阴间。既不能杀生,仿作的偶物也不能是乌合之众地乱摆。只有在表现秦军威武、训练有素的风貌上出主意、想办法,故而就选取了秦军事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从而作成“阵”(一号坑)、“营”(二号坑)、“战”(四号坑)、“幕”(三号坑)四个形态的兵马俑从葬坑。若说俑坑是“东门禁卫军”,那其他三面为何不设?若说是为“防备东方的来敌”,那显然是把军事上的城守战术给简单化了,同样是牵强附会的解释。由“陈兵”形态和中央地方兵的混编,可以看出秦兵马俑群属于野战军的性质。
  但是,汉阳陵南区从葬坑从设置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至少是包括着军队内“仓”、“库”、“府”、“卫”等方面的内容。布俑采用两种形式,即:一是群体性质的队列;另一种是同其他文物在一起的单放,似在各执其事。纵观阳陵汉俑的身份和作用,大概就有以下六种:
  (1)随车的卫士队列;(2)队列中的铠甲士兵俑群;(3)守卫兵;(4)骑马俑群队列;(5)动物俑。
  前四种人物俑不论其身份属于哪一种,毕竟都是著军装的甲士,只是因其执行任务的不同,其编列方式与所处位置有别罢了。在从葬坑中,我们发现的“左府”、“军大右仓”、“军武库丞”、“军武库兵”等铜印和“车驹将军”金印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仓”、“厨”、“库”、“府”照军队组织编制都是常备军中的储备,同野战军的临时之设不同。将军统帅之军在担任屯卫任务中同样按军队组织编列。若对照陵周御府坑出土“太官之印”和“宦官俑”的情景就可看出陵城内外俨然有别。所以外区从葬坑的兵马俑群,正是汉北军的缩影。
  北军属中尉掌握,任务是“内卫京师,外备征伐”。当然屯卫首都不尽是守城门汉文帝于霸上,棘门、细柳营劳军就是有名的实例。现在汉代北军破土而出,正向我们走来。 
  阳陵从葬坑的武士俑群给世人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汉景帝与阳陵/王学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