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拾陆 唐宣宗贞陵/三 陵园石刻
刘向阳
贞陵陵园原置石刻的品类及形式与此前的顺宗丰陵相同,主要有石狮、石柱(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和石人,分布于陵园内城四门之外和长达505米的司马道两侧。现存石刻43件(包括祭坛遗址上的两尊无头石雕像),均为青石质。陵园另有宋代至明、清时期的祭祀碑13通。
石蹲狮
石蹲狮共4对,形制同崇陵,分置于陵园四门之外。除白虎门外1对石狮蹲踞于门址西侧325米处的山梁上外,其余均置于各神门外9米~14米处,每对间距9.3米~22.45米。石狮高1.58米~1.80米,胸宽0.80米~0.93米;石座长1.31米~1.43米,宽0.92米~1.10米,厚0.23米~0.33米,础座长1.68米~1.90米,宽1.24米~1.36米,裸露地面高0.28米~0.34米。四门石狮中以朱雀门石狮雕刻最佳,其东侧牡狮完好,圆头、卷毛、合口,颧骨凸起;西侧牝狮头及前肢残损,但亦毛纹疏朗,张口、呈怒吼状。
司马道石刻
贞陵内城朱雀门外是宽阔的司马道,南北长505米,东西宽自北向南为60米~83米,两侧排列石刻计26件,东西列除石狮间距22.45米外,其余石刻间距68米。自石狮向南95米为六对相对而立的石人(翁仲),南北间距24米,石人身高2.70米~2.93米,石座长0.91米~0.95米,宽0.52米~0.68米,高0.22米~0.23米;础座长1.2米~1.32米,宽0.87米~0.98米,高0.42米~0.54米。东列6尊石人皆头戴冠,身着宽袖长袍,双手握笏举于胸前,惟3尊足登三梁圭形头履,3尊足登圆头履。西列6尊石人服饰同东列,惟足登圆头履,其中5尊双手拄剑于胸前;一尊双手握笏于胸前;一尊长胡须;两尊深目高鼻,颧骨高突,两腮留长须,,似属少数民族形象。
自玄宗泰陵后,唐陵司马道两侧列置石人的形式,改变了乾陵、桥陵一律直阁将军的模式,按左文右武对列。而贞陵司马道西列北数第五人的衣着、姿势与东列石人完全相同,确为文臣。这种排列位置的用意,有待研究者进一步考证。
石人之南43米处,为3对相对而立的仗马及驭手,间距24米。东列2件,西列4件。牵马人已毁失,仅剩石座。仗马完整者为西列南数第2个,马高1.59米,长2.03米,头戴攸勒,颈下系铃铛,背披鞍袱,置鞍鞯,尤镫,尾下垂。石座东西长1.37米,南北宽0.77米,高0.22米;础座长2.26米,宽1.23米,高0.34米。与其它唐陵石刻仗马不同的是,贞陵司马道仗马中,有3个马背上凿有13~16个圆窝,窝径2~7厘米,窝深0.1~1厘米,其用意不明。
另外,玄武门外石狮之北原置仗马3对,今存2对,位于石狮之北约55米处。仗马东西相距24米,南北间距24米。完整者马高1.62米~1.72米,长1.92米~2.0米。形制与朱雀门仗马相同。
再向南24米为浮雕鸵鸟1对。现仅存东侧石屏,南北长2.05米,高1.56米,厚0.41米。石座长2.33米,宽0.8米,高0.33米,屏面饰满浮雕山石,残损严重。
鸵鸟之南20米处,为一对相对而立的翼马。东列翼马头似河马头,头顶无角,尾垂,造型粗俗。马身长2.80米,高2.61米。石座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10米,高0.28米。础座二层,上层长2.50米,宽1.32米,高0.34米;下层长2.89米,宽1.55米,高0.35米。西列翼马头顶有独角,长0.34米,宽0.17米,残高0.17米,缚尾,臀部后倾,雕刻拙朴。马背之上前后分布24个圆窝,窝径3~8厘米,窝深0.5~1厘米。马身高2.55米,长2.73米。石座东西长2.19米,南北宽1.08米,高0.34米。础座分为二层,上层长2.60米,宽1.40米,高0.4米;下层长2.92米,宽1.55米,高0.37米。二翼马四肢间不镂空,四面饰浮雕卷云纹图案。左右翼翅从前肢跟部至颈上部相连通。
翼马南26米处为石柱1对,距南端乳台阙址24米,形制同肃宗建陵。东侧石柱通高8.06米,顶呈桃形,高1.90米;柱身为八棱状,高6.86米,各面均阴线刻蔓草花纹图案。座为方形,长宽各1.56米,高0.65米,与柱身接触处为覆莲瓣纹饰。西列石柱已断裂为两节,通高7.83米,形式与东列石柱相同,惟石座为两块石头拼对而成。
贞陵是晚唐帝陵的代表,陵园布局基本上承袭了“因山为陵”的原有格局,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如陵园西城墙北段,在山巅自然石崖上开凿小道,以利用山梁东侧特有的悬崖峭壁来代替土筑夯打的城墙;在陵园石刻方面,内城白虎门外的蹲狮,雄踞于门阙之外的山梁上,距白虎门325米。各类石刻的形制与组合,虽然遵从了此前的泰、建、崇、庄等帝陵,但形体已见差小,雕工拙朴、粗疏。特别是司马道两侧的石人像,既无中唐帝陵精细圆和的资质,也没有盛唐帝陵粗壮魁梧的气势,更没有初唐帝陵古朴新奇的风格,反映了唐王朝政权根基溃败,国势衰竭的景象,成为亡国前夕窘迫荒凉的写照。
据文献记载,贞陵早在五代时期就被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掘,地面石刻文物亦屡遭破坏。但目前所存遗迹遗物仍为研究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特别是石雕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贞陵陪葬墓文献无载,调查亦无发现。
唐代帝王陵墓(修订本)/刘向阳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