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晚唐帝陵 1.德宗崇陵
韩养民
崇、丰、景、光、章、贞、简等陵属唐朝晚期的陵墓。与唐王朝的日渐衰落相适应,此时的唐陵也是江河日下,今不如昔,陵园狭小、石刻粗陋,呈现一幅衰败的景象。
1.德宗崇陵
崇陵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它虽然维持着唐陵的一般形制,但气势和规模已无法和前代相比,特别是崇陵的石刻出现了粗糙、简陋的特徵,反映着李唐王朝日渐衰败的真实面貌。
(1)德宗李适
唐德宗(742—805),名适,是代宗长子。
德宗即位之初,对前朝的许多弊政进行了改革,他下令禁止岁贡,生活方面也注意节俭,出宫女百余人,停梨园使及伶官300人,留者皆归太常;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受贿者严加惩办。
德宗在位时作的另一件大事是任命杨炎为宰相,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了两税法。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税法,标志着赋税制度的重大变化。实行两税法,扩大了纳税面,有利於减轻人民的负担,纳税的人增多了,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德宗在位时,还数度用兵,力图削平割据。但收效不仅甚微,反而引起了一场兵变。
建中四年(760)十月,德宗发泾原之兵,救助襄城。泾原兵5000人被调路过京师。士兵们冒雨前来,饥寒交迫,到了京师,满以为能得到厚赐,遣归家属,没想到只给他们粗饭菜羹,一点赏物也没有。愤怒的士兵们攻入京城。德宗率少数家眷仓皇出走,逃至奉天,被叛军围困一月之久,每天靠吃野菜粗米度日。後在将士的救助下才转危为安。经此变故,德宗再也没有平叛的雄心了。
德宗疑心很重,经常猜忌功臣,在经历了奉天之难後,猜忌之心更不可抑制。吐蕃入犯,多次被李晟击败。吐蕃便实施反间计,他们派兵两万人到凤翔城下,声称李晟叫他们来,对这拙劣的离间计,德宗却信以为真,削去了李晟的兵权。这件事对武将打击很大,造成君臣相疑,内外不谐的状况。
德宗在奉天之难中备受穷困,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有益的教训,独取得贪财的经验。回到长安後,便专心搜刮民财。德宗贪财,地方官便以进奉的名义讨得他的欢心。有的每月进奉,称月进;有的每天进奉,称日进;谁进奉的财物多,谁就会得到高位。这实际上是鼓励地方官吏贪污行贿,加紧对人民的盘剥,而德宗坐地分赃。德宗又设置宫市使,由宦官担任,宫中需要的物品都由他们到长安市场上直接采办,宫市使手下有数百人,专在市场上抢掠货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去世,死後葬崇陵。
(2)山环水绕
崇陵位於泾阳县东北15公里的嵯峨山上,海拔955米。嵯峨山古名荆山,是关中名山之一。山有五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登上峰顶,泾、渭、黄河皆收眼底,形势十分壮观。
崇陵依山为陵,绕山筑城。陵墓在山环水绕的山坳中。墓用青石块砌叠,嵌凿石槽,浇灌生铁汁,卡有铁栓板,陵墓在一支铁莲花九瓣的中央,意思是墓占莲花心,穴位正,脉气风水好。
崇陵内城东西长、南北窄,因受地形影响,呈不规则形,这与一般唐陵为正方形有所不同,是它的特殊之处。内城东西二神门间距2500米,南北二神门间距1670米。陵园东西北三神门外阙址均筑於山上。在南神门(朱雀门)以南550米,有乳台阙址,是陵园的第二道门。至於陵园的第一道门已无迹可寻了。据《长安志》记载,崇陵“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这样看来,崇陵的规模在晚唐帝陵中还是不小的。
(3)崇陵石刻
崇陵陵园存在大量石刻,且保存较好。除四神门石狮外,主要布列在陵园南面的御道两侧。
崇陵门狮形制同桥陵,有明显的雄雌之分。雄狮头颅肥大,狮毛披身,颧骨突出,面部表情严肃,狮尾从左腿上部卷出,尾末端立;雌狮头颅较小,狮毛卷曲,口大张,作怒吼状,狮尾从右腿上部卷出,尾末端较直,毛纹疏朗。崇陵石狮身高在0.8米和1.75米左右,与桥陵石狮(最高为2.8米)相比,小了许多,给人以今不如昔的感觉。
神道石刻,组合类於泰陵,东西列间距70.4米,由南向北分别陈列着石望柱、翼马、鸵鸟、仗马、石人等。
石望柱位於乳台阙址北108米处,形制基本与建陵同,高6.9米。翼马位於石望柱北,与泰陵翼马形制相似,只是马头显得清瘦,颈较长,头顶独角变大,身变短,腿变高,由三只长翎组成的翼翅尾部简化。翼马分东西两列,东列翼马肥壮,披长鬃;西列翼马瘦长,裁短鬃。
鸵鸟在翼马北22米处,个体瘦小,头颈弯曲後折於翅上,颈部僵直,头小嘴尖。鸵鸟雕刻较粗疏,仅尾部毛羽较清晰。
仗马位於鸵鸟北22.4米。每对仗马南北间距亦为22.4米。仗马均残,从残存部分看,马背置鞍鞯、披障泥、饰鞅鞦,马尾下垂。
石人呈东西两列,东列石人左侧佩剑,剑的两头露出於胸前和肘後,为武官装束;西列石人头戴高冠,身穿广袖袍,袖长过膝,双手拄九节剑,为文官打扮。显然,崇陵石人和泰陵一样,也是按左文右武的秩序排列。
值得注意的是,崇陵石刻中有一头残的小石人。双手合拱,袒右肩,赤足,左肩披帛,前身腰带下有长帛曳地,从装束看,似为南亚“蕃民”。这种装束在唐陵中较为少见。
崇陵石刻不仅体形较小,而且制作粗陋,是李唐王朝式微衰败的真实写照。
大唐盛世:风水与唐陵/韩养民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