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扇侍女图
冀东山,申秦雁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
高147厘米,宽124厘米
1973年陕西省富平县吕村李凤墓甬道东壁揭取
图中两名侍女相背而行,一株初放的百合花点缀其间,右侧侍女头梳双丫髻,上身穿袒胸窄袖桔黄色短襦,襦外披米白色披帛,披帛一端从前胸搭过,飘于体侧;下着绿色垂地长裙,微露足履,双手持长柄椭圆形扇子,目不斜视,徐步缓行。左侧侍女头戴幞头,身穿翻领开胯胡袍,下穿条纹紧口长裤。她左手携衾裯夹于腋下,右手平持团扇,似乎正在听候召唤,欲趋步上前侍奉主人。
李凤,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子,上元元年(674年)薨,享年五十二岁,与妻刘氏合葬,陪葬高祖献陵。其墓由长斜坡墓道、四过洞、三天井、八小龛、甬道及墓室组成。墓内周壁都绘有壁画,从其分布可以看出,墓道、过洞、天井的建筑壁画,象征着大门、过厅、庭院,甬道两侧的长廊壁画,象征着两庑建筑;墓室的建筑壁画,则象征着大殿,而全墓壁画分明是墓主人生前居住的深宅大院的写照。由此可以看出,墓内宅院化这个唐墓壁画的特点至高宗时期已基本形成。
甬道两侧的侍女画共存十五幅,此图位于东壁,为第一幅,图中两位侍女和其他十四幅壁画中手持各种日常生活用具的侍女一样,都属于王府内食官长、典府长所辖的承担日常生活的侍女。扇子,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但最早并不是用来搧风取凉,而是作为一种仪仗饰物,由侍者高擎着为帝王或高官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至魏晋以后,由于清谈盛行,扇子又成为文人、贵族及僧、道手中的清玩之具,具有象征身份的作用。这幅画中持扇的侍女夹持着衾稠,所表现的是“侍寝”的场面。因此,手中之扇也应该是取凉的实用之具,从图中扇子的形制看,应属于从汉代就开始流行的“纨扇”,即以竹木为架,用丝织的绢糊成扇面,扇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纨扇是唐代最为流行的扇子种类之一。纨扇、衾稠(即单被),与侍女身上轻薄的衣衫,以及两位侍女中间那株初放的百合,共同为我们描绘出春末夏初的某个夜晚,在一所贵族宅第中,侍女们准备侍奉主人就寝的一个生动场面。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冀东山主编, 申秦雁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冀东山主编, 申秦雁本卷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