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帝陵园陪葬坑破坏现象解析/一/(三)

陈治国


  一、从外部进入陪葬坑的考古学迹象
  (三)K0006陪葬坑
  K0006陪葬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陵村岳家沟组东侧台地上,2000年7—12月,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这个陪葬坑的上部覆盖着一层棚木,坑体中部的棚木均塌陷至坑底,坑内遗物有破坏和缺失,整个陪葬坑没有遭到火焚,这是目前为止经过全面发掘发现的唯一没有遭到焚烧的大中型陪葬坑。由于报告未述及棚木有无缺失,因此我们无从推断棚木是否曾经被破坏过。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掘报告揭示,该坑的西壁距坑底1.28米处有一不规则的“进水口”,长0.95米,宽0.50米,在后室的壁面底部发现11层淤泥,厚5—23厘米,报告编写者推测该坑曾经进水11次。[1]笔者认为,报告中的“进水口”应该不是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因为如果单纯的水流冲击,不会将由几块木板拼成的墙壁冲出一个洞,而只能是将其中的个别木板整根地冲倒。因此,这个进水口很可能是人为原因形成的。笔者认为,这个进水口的大小完全能够允许常人的穿行,因此,它应该是人员从外部凿开西壁的厢板木后进入陪葬坑的通道,后来,由于这个洞没有进行封堵,雨水或山洪从此处进入陪葬坑,在坑内形成了多层淤土。
  注释
  [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68—69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