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礼县秦早期金饰片的再认识/二
张天恩
二、其他形状的金饰片
海外收藏的金饰片还有四种形式:1.口唇纹鳞形金饰片26件(图三:1);2.云纹圭形金饰片4件(图三:2);3.兽面纹盾形金饰片2件(图三:3);4.目云纹窃曲形金饰片2件(图三:4)。这些形式几乎均可见于甘肃文博单位征集或发掘的金饰片,只个别饰片的纹饰或略异,这就是证明海外所藏者都出于大堡子山秦墓的原由。
这几类金饰片有些数量还较多,但因已脱离具体的出土环境,同样不清楚是否就是棺饰。从平面特征看,与第一类金饰片形制、纹饰相似的器形曾见于洛阳北窑西周晚期墓M337。但其为一铜泡,背有两横梁,长4、宽2.8,厚0.4厘米,[1]与长7.5—7.8、宽3.8厘米,或长12—12.2、宽7.5—7.8厘米,厚均不足0.1厘米的薄片状金饰显然不是同一类器物。
而类似的铜质饰片,在梁带村墓地的一些大墓中均有较多的发现。除了纹饰略有差异外,形体和制作特征完全相同(图三:5、6),基本均作长方形,长8.5、宽7.5厘米,或长12.5—13、宽9、厚约0.1厘米左右。上端为平齐的方形,中间或两角有冲打而成的小穿一对或一个,下端两角弧圆,中有桃形尖。表有冲压的勾线形或口唇形纹饰。往往成组出土在一起。关系最清楚的见于M28,出在椁室东侧南部下层位置,多层叠压平放,每层的一组饰片均有依次相参压的现象。并与铜戈、盾钖等兵器在一起(图四),暗示其应与武器有关系。不过很清楚的是其距棺木较远,可完全肯定绝不是钉于棺板之外的饰件。
经对梁带村M28的这些铜饰片打包运回室内后认真清理,发现至少可以区分为横三纵四的12件,和纵四横五的20件两种铜饰片组合。复原后前者为高46—49、宽23—25厘米,后者为高度46—49、宽37—41厘米的鳞片状物。另有迹象显示,两者存在本属一组的对应现象,说明其是相配合使用的。还发现背面保存有竹篾类编织物、皮革和布纹印痕,可知这些铜片饰是系于这些底衬物之外。根据复原的结果,我们相信这正是一幅铠甲的复原,窄者为胸甲,宽者为背甲。[2]那么,这些铜片显然就是铠甲的甲片了。
与第四类金饰片相同的铜饰片,在梁带村也有相对集中的出土(图五),而且出于前一类甲片附近,同样不在棺木周围。因保存较好者不多,已经无法复原出一个具体的形状,但从出土位置和铠甲片有关分析,其依然是甲片可能问题不大。既然这类铜饰片为铠甲片,我们相信形制相同的秦墓金饰片照样应是铠甲片。
第二类所谓圭形金饰片,确在梁带村或其他墓地尚没有见到类似者,我们虽不敢肯定其必为铠甲片,但仍有可能。不过,其为棺饰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至于第三类盾形金饰片,在已知的考古资料中从未发现过。不过其也作薄片状,纹饰风格与其他相似,周边都有钉孔,似乎也与铠甲有关。从其长20.3、肩宽约19厘米的尺寸来看,其作为保护双臂的甲片是有可能的。其下衬以皮革或竹篾,缚之臂膀彷佛也还合适。
值得庆幸的是,秦兵马俑博物馆近收藏了1件据称也出于礼县的金饰,除了肩上收为类柄状窄条外,均与原出的盾形饰相同。日前至该馆承蒙曹玮副馆长出示照片,对比可知两者应是同类物。再细辨原件的照片,知其应有残缺。与此相似之铜器,应以当卢最为接近。当卢类马器,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多作圆鼓形铜片上接倒八字形双叉,下连片状长方形柄。西周时期发展成兽面状首,下接窄长片状柄。或有中间较宽带兽面纹,上下均作窄长片状。
秦俑新藏者正与后者近似,只是有所变化而已。因此,所谓盾形金饰片,实际应是金当卢。不过因其较薄,后需衬垫以皮革等物,故其上也有钉孔便于系结。原所见者,只为下部残缺而似盾形致人不识。这类当卢,极有可能是与前述鸱枭形饰片为组合,共同饰于皮革类马胄之上。
另外,甘肃省博物馆还征集到一些高约4.5、宽1—1.1厘米的窄条形金饰片,上端有双小穿,下端有一桃形尖。类似的铜片也见于梁带村墓地,只是未见下端的桃尖。对于其用途,依然应与铠甲有联系。梁带村还有龟壳形、菱形、叶片形等多种形态的大小甲片出土,虽因散落无法复原,但从其形态来说,较小的作为头盔上的甲片可能性为大。礼县这类条状金饰片的用途,当然有可能是一样的。
不过,与第一类金饰片下相似的长方形甲片,还有被用作战车舆栏外侧防护的现象。
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的部分车舆外就发现装有铜甲片,发掘者谓其形如“装甲车”。[3]甲片也都呈长方形,上端平直,方角;下端为对称弧线,圆角,中尖。高9.18、宽6.16、厚不足0.11厘米。正面有三重与铜片外形相同的类阳线纹样。上端靠外侧各有一组两个小孔,但其上未见任何金属钉,知是用皮条或绳索结于栏外。11号车左后栏者保存和清理最全,可知这些铜甲片横向共3排,纵向共5列,即每列由3件铜甲片组成,而与梁带村M28铠甲作横三纵五,或纵四横五件的排列组合明显不同。
这就是说,此类型的甲片也可用于战车的防护,并不是仅作保护人体的铠甲。但无论是用于人体铠甲还是战车装甲,这类甲片均是作为战争的防护装具,并非棺具的装饰仍是比较清楚的。因此,大堡子山秦墓的此类金片属于武备类的甲片,不是棺外或其他器具上的饰物应可以肯定。
注释
[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北窑西周墓》,文物出版社,1999年。
[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梁带村芮国墓地——2007年度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0年。
[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北赵晋侯墓地一号车马坑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2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