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甘罗童冠立功故事辨议/一
王子今
一
《战国策·秦策五》说到甘罗自请说服张唐相燕,解决吕不韦面临政治难题的故事:“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櫜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据《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述: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1]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2]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候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甘罗身份,据《战国策》说是吕不韦门下少庶子。动员张唐出行的方式,是以武安侯白起死于杜邮的悲剧相威胁。
甘罗又自愿出使赵国。秦王嬴政召见,“使甘罗于赵”。而甘罗果然取得外交成功,使秦国得到了实际利益。《战国策·秦策五》:“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传》: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所谓“令秦有十一”,司马贞《索隐》:“谓以十一城与秦也。”甘罗以外交行为中的口舌辩议,实现了秦的领土扩张。他的功绩,得到秦国执政集团的肯定。《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索隐述赞》也有“甘罗妙岁,卒起张唐”的赞语。[3]
“太史公曰”又有“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语。甘罗故事即“战国之策士”故事,体现于在外交活动中“谋诈”策略的优胜。
注释
[1]司马贞《索隐》:“《战国策》云甘罗事吕不韦为庶子。”
[2]司马贞《索隐》:“尊其道德,故云‘大项橐’。”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张守节《正义》:“尊其道德,故曰‘大’。”《史记会注考证》又写道:“枫山、三条本,‘夫’作‘大’,索隐本、正义本亦作‘大’。《策》作‘夫’。《策》义为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版,第1413页。施之勉说:“按,黄善夫本,凌本、殿本,并作‘夫’。”《史记会注考证订补》第1221页,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
[3]《史记》第2319—2321页,中华书局,1959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