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秦俑修复技术探索总结/四/(四)
容波 刘江卫 郑宁等
四、秦俑修复技术
(四)保存环境建议
秦俑从遗址坑进入博物馆库房后,改变了原有环境,杜绝了由坑中大环境土壤中水分、可溶盐、植物根系、虫类蛀蚀等因素对秦俑的破坏。然而,博物馆库房中不当温湿度、污染空气、降尘、微生物、光照等环境因素,往往协同作用,仍可能对秦俑造成危害。
对于经过保护修复处理后的秦俑,应将其置于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温湿度变化≤5%的展柜内。在陈列展出时,使用不辐射紫外线的光源,或在普通光源上涂一层紫外线吸收剂滤去紫外光,最好使用光导纤维照明。光线不宜直射,灯光照度应小于50Lux,以能看清文物为准。如置于库房内,也应防止紫外光、有害气体、灰尘的侵害。库房的窗户要小、少,使用磨砂厚玻璃或花纹玻璃,同时安装一面深一面浅的双色窗帘。如使用普通平板玻璃,应安装防紫外线胶片。库房和展厅应使用空气过滤设备,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1]。
注释
[1]郭宏:《文物保存环境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