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俄罗斯考察记
刘占成
2006年,是中俄友好文化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联合主办“秦兵马俑展览”。5月12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外事处杨璞玉为组长,秦俑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陕西省考古所办公室主任王继源为组员的三人考察工作组,顺利抵达莫斯科,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进行了为期8天的工作考察和业务参观。俄罗斯的人文景观、大教堂、油画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很大。
莫斯科见闻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第一大都市,城市面积994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中国人对莫斯科并不陌生,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亚历山大花园、无名英雄纪念地、大教堂、新处女公墓、莫斯科大学等等,都令人神往。
在莫斯科,西安华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驻俄分支机构的阴虹女士接待了我们。在她的导游下,使我们对俄罗斯、对莫斯科的过去和现在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阴虹女士是莫斯科某大学学经济管理的在读研究生。她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莫斯科的一些风土人情,像“三宝”和“四怪”等。三宝是美女、地铁、冰淇淋;四怪是街上“拉达”比“宝马”跑得快,干活大多是老太,冬天美女大腿露在外,夏天绿草被雪盖。提起俄罗斯的美女,也是世界闻名,美女不但个高漂亮,而且很有气质,俄罗斯人自己也把少女称“白桦树”,形容长得又高又瘦,真是一宝。莫斯科的地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其不但修建得早(1935年),而且呈辐射及环形线路,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儿陈旧,但仍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冰淇淋味美爽口,也是举世闻名。这就是三宝的由来。至于“四怪”——因为俄罗斯国家对车辆没有报废制度,所以,街上除了有很高档的新型车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破旧车,像拉达类车辆,它们在街上车速很高不怕碰撞,所以就出现了拉达比宝马跑得快的现象。干活大多是老太,是因为二战时期很多男性牺牲在战场,他们的妻子已年迈,打工干零活贴补给家用,所以可看到很多老太在工作。第三怪是说冬天莫斯科人家中暖气温度很高,在室内可穿较少衣服,上班地方离家又不太远,把衣服换来换去很麻烦,所以索性穿着裙子去办公室,因而出现冬天姑娘大腿露在外的风景。夏天绿草被雪盖,是说莫斯科冬季长气温低,初夏绿草已发芽,但冬季的积雪还未融化,因而就可看到夏天绿草被雪盖的情形。从这“三宝”“四怪”,再让我们联想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座美丽的城市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莫斯科红场与我们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样,知名度很高。但从面积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仅9.1万平方米。红场地面很独特,全部用条形小石块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红场南面是瓦西里大教堂,北面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是国立百货商场,西侧是著名的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
瓦西里大教堂,又名波克罗夫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修建的。这座教堂,建筑风格独特,顶部中间有一个大尖顶教堂冠,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它的周围,远远望去,9个金色洋葱头的教堂顶,闪闪发光,绝妙无比。据说,当年伊凡雷帝为了别处不再出现这样美丽的教堂,竟下令弄瞎了建筑设计师的双眼。大教堂前是1818年落成的民族英雄米宁和泼扎尔斯基的雕像。教堂右前方的圆形平台,俗称断头台,是当年向群众说教和宣读沙皇令的地方,同时也是行极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进行,在台上宣读处死令和犯人罪状。
国家历史博物馆,初建于1873年,红砖白顶,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在博物馆,馆长什库尔科先生亲自陪同我们参观展品,并给我们作了详尽的讲解,展品中有三四千年前的陶制人头像,还有六千多年前的人体像,还可看到古代中俄文化交流的文物信息。据馆长先生讲,博物馆馆藏文物4,500多万件,馆藏圣像画7,000多幅,藏品多得惊人。
列宁墓,由红色花岗岩和黑色长石建成,外观规模和毛主席纪念堂相比,显得小多了。据说,列宁的遗体安放在墓内水晶棺中,身上覆盖着前苏联的国旗。我们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瞻仰列宁他老人家的遗容,非常遗憾。
克里姆林宫,闻名遐迩,莫斯科城市就是由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外围有大致呈三角形的红砖墙。克里姆林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现在这里是俄总统办公的地方。里面的总统官府大楼区域是不让参观的,其右边的炮王和钟王及圣母升天、天使统领、天使报喜三大教堂可供观瞻。
炮王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介绍,这门炮重40吨,口径0.92米,炮前堆放着4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由于该炮太重太大,所以从未使用过。钟王也是当之无愧,大得出奇。钟高6.14米,直径6.6米,重202吨。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这口钟当年是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后来由于大火,使钟体掉下一块,残块重11.5吨。这炮王和钟王,充分反映了古代俄罗斯人民的创造才能。
教堂建于15世纪,主要用于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进行加冕礼,或举行皇族婚礼等。教堂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离克宫不远,还有一座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它是1812年为纪念打败拿破仑而建造的,因结构复杂,历时40多年才建成。可是命运不济,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它的存在,与当时的反宗教反迷信政治气氛是格格不入的。1931年12月5日,在人们反宗教的狂热声中被炸毁。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下令恢复宗教,复原教堂。1995年1月7日,在俄式圣诞节那天,大教堂开始重建,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于1997年9月莫斯科建城850周年前夕竣工,速度惊人。我们进入教堂,体验了相关仪式,信徒们都很虔诚。
在克宫西侧,是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花园喷泉、雕塑随处可见,游人很多,美女如云。无名烈士墓则显得庄严肃穆,是1967年为纪念二战中牺牲的英雄而修建的。我们去时刚好赶到哨兵换岗仪式,他们腿抬得很高,动作规范,引人注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图一)。这体现了俄罗斯军人的飒爽英姿。
在莫斯科期间,我们还前往莫斯科大学、新处女公墓参观。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国家的很有名的高等学府,它是从红场的现国家历史博物馆搬迁过去的。校园没有围墙,环境很幽雅。新处女公墓,实质上是俄罗斯国家一些有名望人物的公墓陵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赫鲁晓夫的墓,戈尔巴乔夫夫人的墓,还有王明的墓。另外,前苏联二战中的一些有名将领,以及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也长眠在这里。每一个墓主陵前都有大理石雕刻的人物图像。赫鲁晓夫的头像两侧黑白大理石各半,黑白分明,表示着他生前的功过各半(图二),很有意思。王明死后没有魂归故里(图三),却飘落在异国他乡,但也落个清静。
圣彼得堡见闻
圣彼得堡原名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地处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口。走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仿佛忽然间闯进一个尘封的旧梦。古城古色,古朴中透着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圣彼得堡名胜古迹众多,我们在韩旭小姐的导游下,先后参观了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花园、普希金城、彼得保罗要塞、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革命先烈纪念馆、彼得一世铜塑像、圣依撒教堂、滴血教堂等等,简直使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当年,列宁领导的革命军海军士兵就是翻过冬宫大门,进入冬宫,把正在开会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各部部长生擒活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冬宫建筑风格独特,外观气派豪华,里面金碧辉煌。与之同时代的北京故宫,相比之下,则显得十分逊色。现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着反映世界文化的绘画、雕塑、古币、纪念章等270多万件艺术品。展线加起来有30公里长。曾有人统计,游人如果对冬宫里的每件藏品都看上1分钟,则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欣赏完整个冬宫。因此,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我们置身于这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真的是流连忘返。
夏宫花同,中国人也称它为彼得大帝颐和园。它是历代俄国沙皇贵族避暑的地方。它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对岸即是芬兰。好在我们去的那一天,天气阳光明媚,遥遥望去,还真隐隐约约看到了芬兰沿岸建筑。夏宫花园分上花园和下花园,花园以喷泉而著名,但喷泉并不是利用电力或机械,而是利用自然地势的高差。所以,下花园的喷泉就更为好看一些。夏宫的主要代表性建筑是18世纪初的一座双层楼宫殿。当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楼,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个妻子)住在二楼。楼上装饰极为华丽。
叶卡捷琳娜花园,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生活过的地方。叶卡捷琳娜二世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参加宫廷政变,登上皇位。她在位期间,多次对外作战,扩张领土,建立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在俄罗斯历史上享有盛誉。她为自己营建的这座花园,除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大楼外,还有湖泊、花坛、树林等等,风景宜人,令人神往。
革命先烈纪念馆,原名为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馆址选在当年列宁格勒防御圈的重要关卡上。这里距卫国战争前线近9公里。它是为纪念当年被困而牺牲的人们而建造的。纪念馆由大理石组成,主体建筑是名为“封锁”的环形露天大厅,封闭的环形石壁南部有一处像被冲破的缺口,这正是当年列宁格勒突破围困的方向。纪念馆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序厅内的900盏灯,象征着当年圣彼得堡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900个日日夜夜。大厅中央是一组名为“围困”的群雕。纪念馆内不时有来人凭吊。据说900天里,圣彼得堡死人不计其数,但大多数人并不是死在战场,而是被困冻死饿死的。英勇的俄罗斯人,战胜了困难,保卫了圣彼得堡,最终取得了胜利。法西斯纳粹德国带给俄罗斯人民的灾难,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二战期间,苏联人民熬过了1,418个日日夜夜,付出了牺牲2,000多万人的代价。1942—1943年,经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德军如江河日下。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自此欧洲战场战争结束,人们才开始享受和平生活。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长124米,宽16.8米,是俄罗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军舰。1917年,舰上官兵在圣彼得堡投身于十月革命,向冬宫打响了进攻的第一炮,揭开了十月革命胜利的序幕。二战时期,舰上的9门主炮,被拆卸下来,部署在圣彼得堡城市外围,只留一门主炮在舰上迎战。结果在危急关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自沉于港湾中,战争后期又被打捞上来,并于1944年修复。现在,它已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游览参观。
普希金城,位于圣彼得堡市内,是普希金当年上学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普希金的一尊雕塑铜像。普希金(1799—1837),仅活了38岁,但他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在俄罗斯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反映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837年2月,普希金在圣彼得堡因决斗腹部受重伤而去世。一颗灿烂的世界文学巨星、俄罗斯文学的太阳从此陨落。
彼得保罗要塞,是为纪念俄国对瑞典的胜利而修建的。要塞的彼得罗夫大门是巴洛克式建筑,大门上的浅浮雕描绘了俄国对瑞典的胜利,拱门上的双头鹰是俄国的标志,重1,069公斤,十分气派。
彼得一世铜塑像,彼得大帝是俄罗斯人崇拜的对象,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有很多的彼得塑像。在圣彼得堡的这尊铜塑像,据说是一位法国艺术大师设计的。彼得大帝骑着一匹骏马,马蹄底下踩着一条长蛇,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采。蛇,俄罗斯人认为它代表着邪恶,所以被踩在马蹄之下。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是他开始了俄罗斯的“欧化”,是他创立了俄罗斯的第一支海军,是他对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列强之一。这大概就是俄罗斯人为纪念他,而为他建造塑像的原因。
圣依撒教堂,也叫伊撒可夫大教堂,它是圣彼得堡的标志之一,也是俄罗斯的最大一座教堂。站在彼得堡的任何地方,都能望见伊撒可夫教堂。教堂内有耶稣弟子彼得、开罗的圣像画。
滴血教堂,据说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而修建的。亚历山大二世当年被反对派炸死在此地,所以在这里为他专门修了一个教堂。教堂同其他教堂一样,信奉的都是东正教。里面有很多圣像画,内容大同小异,像圣母圣子、耶稣受难、耶稣复活等等,教育人们要从善弃恶。
圣彼得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人说,没有到过圣彼得堡,就等于没有到过俄罗斯。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到俄罗斯,可一定要去圣彼得堡,除名胜古迹外,最高水平的芭蕾舞表演也在这里。
几点思考
通过对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的考察,俄罗斯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其一,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50%以上。由于人少地多,大片大片的黑土地还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俄罗斯人坐享大自然的恩赐,像石油、木材、天然气、水力资源、煤、金属矿产等等,也大多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所以,俄罗斯没有废品回收项目;较多的中国移民前往开发俄罗斯的黑土地,种植温室蔬菜,给俄罗斯带来了生机;给人略有俄罗斯人有依赖自然资源之感。
其二,苏联的解体,使某些个人发了国财,但却给俄罗斯的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现代化进程发展缓慢。普京上台后,危机有所好转。但像飞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火车皮等,还好似几十年前的样子,现代化程度不高,没有见到很像样的开发区。
其三,在观念上,随着中俄经济外贸关系的往来,中国人的目光也投向了俄罗斯,大量华人涌入,廉价的中国商品给俄商品市场带来冲击,实质上是给俄罗斯的商品经济带来了生机和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认为,是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占领了他们的市场,不是以开放的姿态,张开双臂欢迎投资,而是抵制和阻挠。观念实在是落后。对于中国商品,俄罗斯人是既爱又恨,爱的是价格低廉,恨的是商品质量低劣。这一方面,中国人是应该反省反省。有俄罗斯人埋怨:40年前,我们的人造卫星都上天了;今天,连一条裤子都造不出来。这反映了俄罗斯国家小商品生产的不发达。
其四,俄罗斯没有车辆报废制度,再旧再破的车能开只管开。我们在大街上就曾看到一辆前后挡风玻璃都被砸掉了的小车照跑不误。另外,据说俄罗斯还有一条成文的法律规定,个人不得擦洗自己的车辆。因此,我们在街上往往可看到很多又脏又旧的小轿车,真是有碍市容。只是俄罗斯人并不讲究这个罢了。我们姑且不论没有车辆报废制度、个人不得擦洗车辆的正确与否,但这种情况的存在,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显然是不谐调的。
其五,俄罗斯人的办事效率,实在不敢恭维。我们下飞机在海关入境竟用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眼看着一个人被审查了几十分钟,真是急死人。我们在有的商店,还发现有人用笔手工记账,不慢才怪哩。另外,俄罗斯人排队养成了习惯,连买一瓶矿泉水、一块冰淇淋也要排队。为一瓶水排队耗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还没有搞活。
其六,治安方面。我们在乘坐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火车上,坐的是软卧包厢,车皮还是几十年前的老火车。有一个导游好心告诉我们,坐这趟车要特别小心,晚上不但要上锁,还要加锁,还要用绳子绑系门锁,不然,有人会撬门锯锁,甚至还会有人向包厢内吹迷魂药。我们听了好可怕,恰巧有几个俄罗斯酒鬼在车上窜来窜去,我们只好轮流值班,一个晚上担惊受怕,好在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真是有惊无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治安方面存在的隐患。
我们在俄罗斯考察,时间仅仅不到十天,看到的也只是皮毛,属一孔之见。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应该处理好当前社会潜在的各种问题,向着发达、文明、强盛的方向不断迈进。
耕播集/刘占成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