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园内有没有大型石刻?
孟剑明
很多旅游者在游览秦始皇陵时问道:乾陵、昭陵都有大型石刻,秦始皇陵有没有?为什么看不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秦始皇陵园也有大型石刻。
首先,从文献记载看,古代帝王陵上的大型石刻出现较早。明朝罗颀《物原·葬原》中称:“周宣王始置石鼓、石人、猫、虎、羊、马。”唐朝人刘禹锡曾经看到春秋时期楚王墓上的石刻,他在《汉寿城春望》一诗中写到:
汉寿城边野草寿,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从诗中看,这时的楚王坟上已有了华表、石麟和石碑了。唐朝的一位学者封滨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也写到:“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象仪卫耳。”这些都说明古代帝王陵前的大型石刻起源甚早,虽未必始于周宣王,但在秦时已出现,恐怕是可信的。
较早提出秦始皇陵前有石刻的是比唐代早几百年的晋代人葛洪。他在《西京杂记》一书中说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荫覆数十亩。其宫西有青梧观,观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五柞宫是汉武帝时建造的,在今周至县境内。类似的文字在《三辅黄图》一书中也曾出现,说明秦始皇陵初建成时确实是有大型石刻。
其次,秦始皇时期已经具备了制作大型石刻的条件。历年来秦陵周围出土的铜车马、兵马俑等大型雕塑作品,已经反映出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巧和制作水平。秦陵打石场遗址发现的大量半成品石料、铁制工具,以及传说中的“佷石”,都说明当时也具备大型石刻的采石、加工条件。“佷石”取材于渭北渚山,高一丈八尺,周长十八步,运到距骊山不远处,运不动了,放置在那里,到元朝时被运去修了霸桥。加之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早期雕塑屡见不鲜。这些都为秦代的大型石雕奠定了技术和工艺基础。“汉承秦制”,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上的卧牛、马踏匈奴等著名石刻,线条流畅,浑朴逼真,也能反衬说明秦时墓上已经出现石刻。秦始皇好大喜功,五次巡游,逢山刻石立碑,颂扬功业,咸阳宫前十二金人,身高六丈,重二十四万斤,他自然会给自己陵前立石刻的。
既然秦始皇陵园原来有大型石刻,为什么很早就没有人看见了?晋代葛洪所看到的石麒麟也不在秦始皇陵上,而在汉代的五柞宫遗址上。这说明大凡古代遗址,在地面上的往往难于保存,很快便被自然或人为的力量所破坏,仅从各代陵墓的石刻来看,大多破损不全,何况秦始皇陵在所有帝王陵中所受摧残最为严重。宏伟富丽的陵园建成仅数年,便被项羽一把火沦为灰烬,后代又屡遭劫难,地面建筑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石刻被毁,应在情理之中,这也是我们今天见不到大型石刻的主要原因。
秦俑百题(修订本)/孟剑明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