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俑坑中的士兵有各种不同的手势?
黄雪美
秦俑坑中的陶制武士俑各处于不同的阵列之中,并扮演着不同的兵种,持握不同兵器。我们就三坑中武士的手势及伴出的兵器遗迹遗物,综合进行考察,大体了解当时弓弩、矛、戈、戟、钺、殳、剑、弯刀等的配置状况。
一号俑坑步兵俑武器的配备:
一号兵马俑坑东端的长廊部分有独立步兵俑204个,其中轻装步兵俑201个,重装铠甲俑3个。伴出的兵器有弓弩、铜弩机、铜镞,另有铜剑、弯刀、铜矛。综合陶俑的手势观察,长廊部分已修好的陶俑175件,其中右手持弓弩状的164尊,作持戈、矛、戟等长兵器的11尊。由此则说明长廊部分的独立步兵俑所持的兵器主要是弓弩,间有少数的戈、矛、戟等长兵器,一部分步兵俑同时腰际配剑。从一号坑东端第一、四、六、八、十一过洞步兵俑及伴出的兵器情况看:第一过洞已出土步兵俑76尊,已修好的62个陶俑中,右手作持弓弩状的61尊,作持戈、矛等长兵器的1尊,陶俑手势与伴出兵器相符,证明其步兵俑所持的兵器主要是弓弩,部分佩剑,个别的持戈、矛等长兵器。第四过洞已出土步兵俑56个,已修好的54个陶俑,其中手作持弓弩状的19个,作持戈、矛、戟等长兵器的35个。说明步兵俑所持的兵器,大部分是长兵器,少部分是弓弩,部分俑腰际佩剑。第六过洞已出土步兵俑60个,已修好54个陶俑的手势作持弓弩状44个,作持戈、矛、戟等长兵器状的10个。说明步兵俑主要是持弓弩者,其次是矛、戈、戟等长兵器。部分俑也佩剑。第八过洞已出土步兵俑60个,修好45个,从其手势看持弓者22,持长兵者23,部分腰际佩剑。而第十一过洞已出土步兵俑76个,修好了57个,其中手持弓弩者55个,持长兵器者2个。说明其步兵主要是持握弓弩,部分腰际佩剑,个别的持戈、矛等长兵器。从以上情况可知,一号坑东端已发掘出土的独立步兵俑,其东端横部及左右两侧内的步兵,配备主要武器为弓弩,少数为戈、矛等长兵,部分兼佩剑。
二、三号兵马俑坑步兵俑武器的配备
二号兵马俑坑东端的独立步兵俑,根据试掘方内出土的情况推算,计有步兵俑332个。从陶俑的姿态和手势方面观察,蹲跪式的160个重装铠甲俑,两手在胸右侧一上一下作握持弓弩状。其附近伴出大量铜镞和弓的朽迹,说明此式步兵俑手持的兵器为弓弩。在立式的步兵俑中,有46个重装甲俑,手作持戈、矛等长兵状,126个轻装步兵俑作持弓弩状。总之,二号兵马俑坑的独立步兵俑有292个持弓弩,40个持长兵,即主要是弓弩。
三号兵马俑坑内有重装步兵俑64个,伴出土的兵器有铜殳34件,铜镞3件,铜剑的残件2件。陶俑的手势也均作持长兵器状。
就以上一、二、三号坑中步兵俑的手势及伴出的兵器遗迹、遗物,综合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俑坑中武士兵器的配备大体为(1)长短兵相杂,即弓弩与戈、矛、戟等兵器相杂,有的并兼佩剑。俑坑中的士兵有两臂下垂,右手作持握状,为拿弓弩的手势。大凡左臂下垂,右臂前屈者,手作持握状,是拿矛、戟、戈、钺、殳等长柄兵器的。而少数为两手均下垂,或两手在腹前相叠者为持剑、柱剑者,或拿有弯刀者。还有一部分站于战车后,两臂微微前伸者,是驭马的御者。(2)弓弩居于军阵的前锋和阵表。弓弩为远射之兵,穿透力强,攻利于穿钢达坚,守则利于坚持疾战,守隘塞口。总之,秦俑坑中的武士,因其担任的任务和所处的军阵氛围不同,而所持的兵器、手势也均不相同。这也反映出秦俑写实艺术的一大特点。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