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中的指挥工具有什么?
张 涛
在秦俑军阵中,除了兵马俑、战车和兵器外,还发现了铜甬钟和鼓迹。军阵中要钟鼓作什么用?原来,通讯设备是军队中重要的装备之一。在没有现代化电讯设备的古代军队中,采取了哪些方式来进行联络呢?据《孙子兵法·军争》说:“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旗帜”。旗帜、鼓点、号角、灯火,即成为古代战场上的主要的通信联络信号和指挥手段。早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以旗、鼓、金作为“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住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兵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制兵也,所以偃兵也。此所谓三官。有三合,而兵法治也。”
目前,在秦俑军阵中虽然没有鼓出土,但已经发现了鼓迹和铜甬钟。1978年一号俑坑第一次发掘期间,曾在战车附近清理了两面鼓迹;1980年一号俑坑第二次发掘中又在战车附近清理出了五面鼓迹。从鼓迹上来看,鼓似为椭圆形,鼓面直经为50—55厘米,高9—10厘米。鼓面似为皮革,周边有9厘米宽的弧形斜面。斜面上发现有褐色漆皮,上有红、绿线条彩绘。周边上还钉有骨质小钉,使鼓面皮革镶嵌得更为牢固。鼓壁上有三个等距离带柄铜环,有的还有皮革之类的细绳,表明在平时或行军的时候,鼓往往是悬挂在战车上。有的鼓旁还发现了木质鼓槌,其前端为椭圆形,其后为60厘米的木柄。鼓槌通长68厘米,通体涂漆。按一般惯例击鼓就是命令前进,不许后退,鼓声大作,就要拼死进攻,所以战国就有“一鼓作气,再鼓而竭”之说。由于战鼓的基本作用都是指挥部队前进或进攻,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常用的“鼓励”、“鼓舞”、“鼓动”之类的词汇,其含义都是来自古代战争中战鼓的这种“击鼓而进”的指挥职能。
同时与鼓迹伴随出土的往往还有一个小铜甬钟,其身长10厘米,钲高10.5厘米。甬中空,甬中部有弦纹一道。钲间饰有蟠螭纹,内壁光素,重2300克。这就是秦代的金。在秦代以前,金的本义是铜,特别是加有铜锡合金的青铜。金与战鼓一道用于军阵之上时,也就是起“节”与“止”的作用,如《诗·小雅·采艺传》说:“钲以静之,鼓以动之”。后来又有“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之说。可见,在很早以前军阵中就以击鼓为进,以鸣金为节制。细分一下;鸣金一声,停止运动;二声,各自退回原处;三声,转身向反向行进。
旗也是重要指挥工具,目前在一号俑坑内也发现有一根长约6.7米的木杆遗迹,根据长度推算这个可能是旗杆。另外,在二号俑坑内也发现一处有旗帜的迹象。秦俑坑是秦军军阵的象征,随着秦俑坑发掘的进展,我们可能还会发现一些秦军的指挥工具。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