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张 涛
秦俑坑中出土的陶俑、陶马,基本上都已破碎,这为我们观察其制造方法提供了方便。经过考古工作者仔细观察,发现制作秦兵马俑的工匠很多,而各人的作法并不完全相同,但其制造工艺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骤:塑型、雕饰、焙烧和彩绘。
将经过淘洗的黄土捣练和捶打,制出软硬适宜的坯泥进行塑型。从发掘出来的兵马俑破碎陶片来分析,可以看出秦俑粗胎是运用印模和塑造结合的方法分部加工成型的,然后粘接起来。我们可以从陶俑的表面上看出有模印的痕迹,并且有相接部分的接缝和相互加厚的连接泥。据推测,陶俑躯干的粗胎制法是采取由下而上的叠塑成型法。就俑的整体来说,制造方法是模塑结合,以塑为主。在陶俑成型过程中,俑头和手曾借助于模子制成粗胎,再进行细部的雕刻;陶俑的躯干部分纯为手塑。塑出粗胎后,再进行细部雕饰。在粗胎面部再涂一层细泥,进行细塑并刻画出衣领、皱纹、眼、嘴、发丝、胡须等细节,粘接上耳朵、鼻子、甲钉等细节,经仔细刮削磨光后阴干。在陶俑阴干后入窑焙烧,秦俑采用整体烧制,烧制技术难度很高,窑的规模也相当大,决定烧制的质量的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要使陶俑的各部分烧结致密,均匀一致。最后彩绘。将烧制成型的陶俑先均匀地涂上一层明胶,然后在各部分分别绘上各种颜色,一些主要部位如脸部、手部还要彩绘两次以加强效果。
秦俑坑出土的陶马,有拉车用的马和骑兵所乘的鞍马。这些陶马出土时无一完整。根据分析,陶马与陶俑基本一样。先用不同方法预制出头、颈、躯干、腿、耳、尾等各个分件。如:马头系用左右合模制成;马的体腔有上下合模、左右合模、前后合模等多种制法;马耳朵、马绺是手工塑制;马腿与尾巴则使用范模制作的。这些分件制作好后进行拼装粘接,在件连接处覆泥,接压使缝密合成为粗胎。再经过二次覆泥修饰和细部雕刻。与陶俑的制作方法大体相同。
秦俑秦俑百谜/张涛.—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