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邮政史(下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十 ----通讯工人时生疾病,延绥线寄递迟缓,总站学习中检讨工作缺点

陕甘宁边区邮政史编写委员会


  1942年8月19日《解放日报》
  〔本报清涧讯〕近来此间最快三天才能收到延安寄出的东西(日夜班本应一天半到达)。二周前,更连五天或一星期始能收到。延安寄子长的信件,尚需经过清涧转去,十天以后才能收到,按过去寄递则更为缓慢。除河道涨水外,暑夏日晒,中午不便上道,同时饮食一不留心,即易患病。半月前,由延安至绥德线上,16个通讯工人,病倒即达半数。又据悉:由绥德至神府,9个通讯工人,目前病倒的就有8人。对于这些为革命事业,冒着酷暑,日以继夜,来往辛劳的通讯工友同志的生活,当局应予以更多的注意。他们每天每人发粮一斤半,而每天七角菜金和每月五十元米贴,因他们不停的来往流动性太大,则实感不足。延绥线夜班每人每日二元灯油夜餐费,连买油都不够。
  〔本市讯〕边区通讯站低级学习组15人,参加边府秘书处开办的讲习班,学习很好。出纳员汪随季同志,虽然患着柳拐子病,但每天仍和大家一样,从高山上下来参加听课,没有放松过一次。此次边府学委会进行第一次测验,他们参加得更为积极,在测验讨论会上,关于“本部门工作哪些地方缺乏调查研究”一题,发表了很多意见,比如通讯工人有次逃跑了,就应该调查他们为什么逃跑,对于通讯工人的待遇问题应详加研究。此外并应和邮政局、军邮代办所取得联系,研究他们的工作经验,改善边区通讯工作等等。
  

陕甘宁边区邮政史/陕甘宁边区邮政史编写委员会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