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第四节 实现西北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边区党政军高级领导机关移驻西安——1

朱凯,郭林,吴璋


  一、设置陕北行政区,老区人民继续为西北解放作贡献
  (一)陕北行署、中共陕北区委和陕北军区在延安成立。
  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所以自土地革命战争以来,西北革命的重心一直在农村。到1949年初,由于西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飞速发展,陕甘宁边区党政军高级领导机关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开始把自己的工作重点逐步从老区移向新区,从乡村移向城市,并适时地完成了这一战略转变。设置陕北行政区,就是为实现这个战略性转移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早在西安解放之前,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西北军区就已作出决定:为集中力量巩固关中等日益扩展的新解放地区,加强对支前、接管城市等重要工作的指导和更好地配合第一野战军早日解放大西北,边区党政军高级领导机关应及时南迁,进驻西安。为给这个历史性的战略转移做准备,必须进一步加强陕北老区的领导工作。为此,西北局,边区政府和西北军区研究决定并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正式设置陕北行政区,立即组建相应一级的党政军领导机构,由其分别承担陕北老区的党、政、军事务。
  5月5日,陕北行政公署、中共陕北区委员会和陕北军区司令部在延安王家坪正式成立,并从即日起开始办公。陕北行政区包括延安、绥德、榆林、三边和黄龙五个分区;其中延安分区建置予以撤销,该分区所辖延安等7个县直属陕北行署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曹力如为陕北行署主任,李景林为第一副主任,崔田夫为第二副主任。西北局任命李合邦为中共陕北区委书记,李景膺为副书记,由李合邦、李景膺、曹力如、吴岱峰、李景林、张达志、牛书申(以上为常委)等13人组成区委员会。西北军区任命张达志为陕北军区司令员(未到职,由牛书申暂时代理,9月吴岱峰继任),李合邦为政治委员,牛书申为第一副司令员,胡景铎为第二副司令员。同日,原延属专署、中共延安地委和延安军分区机关奉命撤销。
  陕北行政区党政军民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进一步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继续大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争取大西北地区和全国尽快获得解放。陕北老区170万军民决心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光大延安精神,彻底医治战争创伤,全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和平解放榆林。
  自1947年冬以来,陕北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对驻守榆林的国民党军实行长期围困。其间,习仲勋、赵寿山、杨明轩等曾先后致函邓宝珊和左协中,说明国内大势,劝告他们及早脱离反共内战,率部起义。1948年8月,邓宝珊偕扩11旅前往包头(该部后改称228师,1949年9月随绥远董共武部和平起义;邓宝珊在1949年1月参加北平和平起义)。马鸿逵为保老巢,也把协防榆林的保安第2纵队两个团撤回宁夏。此后,榆林城内只有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第22军军部及下属之第86师,共约5000余人。其官兵深知前景黯淡,情绪沮丧低落,无心打仗。同年10月中共榆林地委成立后,特设榆林临时工委(驻镇川),以加强对守榆敌军的统战工作。西北局和边区政府也不断派人去榆林,争取该部走和平主义的道路。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邓宝珊将军曾和中共领导人面商榆林问题,并数次致电驻榆第22军军长左协中,要他看清形势,下定决心投向人民。于是西北局决定对榆林继续采取力争和平解决的方针,在政治上进一步争取其上层开明人物,孤立打击极少数死心踏地的反革命分子,影响教育下层官兵,同时由陕北地方部队继续围困该城。榆林城外部分据点的守兵,先后起义或投诚。3月,陕北地方部队解放伊克昭盟东、西乌审旗,从而切断驻榆敌军可能退往宁夏的去路。中共榆林工委也加紧工作。城内各界进步人士公开成立“和平促进会”,强烈呼吁当局立即同解放军进行和谈。潜伏敌军内的地下党员们积极开展活动,争取和联络更多的官佐赞同起义。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城内的工人、学生和职员秘密组织起护厂队、护校队等,勇敢进行反破坏斗争。在全国胜利形势的影响下,在党的政策感召与大力争取下,以及榆林人民群众和许多官兵迫求要求解放的强大压力下,左协中等人开始认真考虑和平起义问题。和平解放榆林的条件日臻成熟。
  5月2日,左协中正式委派军参谋长张之因等4人赴延安,与西北军区代表张经武等举行谈判。习仲勋特地接见榆方代表,表达了热诚的期望。张之因等表态:驻榆部队接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愿根据《国内和平协定》协商有关问题,榆林和平解放后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①。同月22日,西北军区又应邀派出代表团(曹力如为全权代表,朱侠夫、罗明为代表)进入榆林城,直接与左协中等举行第二轮谈判。25日,张达志率警备第2旅从河东经吴堡、绥德赶到榆林城郊,与榆林军分区部队、伊克昭盟军分区骑兵团等胜利会师,合计兵力已达8000余人。29日,曹力如、左协中等在《榆林局部和谈协议》上签字。6月1日,国民党第22军正式宣布起义,榆林和平解放。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式,受到城内数万群众的热烈欢迎。
  6月2日,榆林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西北军区任命曹力如为军管会主任,吴岱峰、朱侠夫、张博学(原国民党第86师参谋长)为副主任。同日,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朱侠夫,副书记常远亭)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罗明,副市长李志杰)也宣告成立。中共榆林地委、榆林分区专署和榆林军分区机关进驻城内并开始办公。14日,左协中等联名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并通电全国,宣告同国民党反动派完全断绝关系,坚决拥护中共各项政治主张,服从中共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及西北军区的领导,依照民主原则实行改编,永为人民服务,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而战。7月10日,毛泽东和朱德亲切复电左协中及全体起义官兵:接读通电,极为欣慰,尚望努力团结部队,加强整训,改善官兵、军民关系,为参加西北解放斗争的伟大任务而奋斗!
  榆林解放后不久,即成立了以张达治为主任的整编委员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编。7月,左协中部4000多名起义官兵正式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2师。西北军区任命高凌云(原左部团长)为师长,黄罗斌为政治委员。在此之前,警备第2旅已奉命改编为西北独立第1师。
  左协中率部起义和榆林和平解放,是我党我军运用北平方式解决西北地方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对西北其他国民党军的官兵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也走上和平起义的光明道路。
  (三)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再建新功。
  遵照西北局、边区政府和西北军区的指示,陕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大力支援前线,彻底消灭胡马军,争取早日解放大西北的总任务下,带领老区170万军民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进一步医治战争创伤,继续收复失地和解放周边邻近地区,为全面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积极创造条件。
  (1)充分发动群众,克服一切困难,大力恢复和发展老区的生产建设事业。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北各地人民再接再厉,艰苦奋斗,战胜局部灾荒,克服重重困难,多开荒地,精耕细作,兴修水利,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为弥补劳力畜力的严重不足,各地农民群众按照自愿互利原则,普遍组织起来,成立变工、扎工等互助合作小组,实行农副、劳武、生产战勤三大结合,合理调节劳动力,提高效率,并广泛发动妇女参加各种生产活动。全区约有37万个男女劳力,其中约40%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劳动互助组织,夏收夏耕期间高达60%以上。他们集体垦荒,积粪造肥,深翻土地,改进技术,兴利水利,打坝堰修梯田,把部分旱地改造成水浇地。为加速开发黄龙垦区,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和安置移难民安家落户从事生产。各地纷纷成立生产供销合作社,其数目为1948年的135%,而小型合作社更是兴旺,比1948年增加88%。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为帮助老区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先后有重点地发放农贷1125万元,救济粮21400市石。陕北各项生产事业继续保持着上升的势头。
  (2)支援前线,支援新区。为了尽快解放大西北,陕北老区人民在自己仍旧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依然以最大的努力来支援前线支援新区,并把这视为义不容辞、无尚光荣的革命义务。随着西北解放战争节节向前推进,老区源源不断地把成千上万名优秀干部输送出去。一批批青壮年踊跃参军入伍,跨进解放大西北的战斗行列,其中不少人负伤流血,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由老区民工组成的担架队、运输队紧紧追随着野战军前进,出色完成各项战勤任务,他们始终是支前大军中的坚强核心和骨干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7年3月陕北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7月扶郿战役结束共两年又5个月的时间,陕北老区累计动员担架66888副,民工3313921人次,牲口2483841头次,折合人工28542461个,畜工12511796个。除极少数暂被国民党军占据的地方以及参军人数外,陕北老区可供动员的男劳力为209469人,可供动员的畜力为114939头。平均计算,同期每名男劳力服勤达195.9天,每个畜力服勤达111.7天。此外,陕北老区人民每年还为革命战争贡献出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1949年内,他们又缴粮30多万石。
  陕北随军远征担架队跟随野战军解放关中,然后又挺进大西北。他们提出战斗口号:“部队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直到解放临夏、兰州、银川、西宁等地后,他们才光荣复员,从酒泉等前线返回陕北家乡。野战部队为他们热烈庆功,授予清涧等县担架队以“随军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奖给陕北各县每县一面绣着“感谢陕北人民的支援”9个大字的大红锦旗。
  (3)积极收复失地,解放邻近地区。陕北地方兵团和游击队积极主动地向周围敌人发动进攻,巩固和扩展解放区,有力配合野战军的全面战略进攻。6月初,三边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进袭宁马军,歼灭敌骑兵第19团一部,并一度解放安边县城。同月中旬,陕北解放军又深入毛乌素沙漠,彻底消灭到处流窜的十几股国民党县自卫队和土匪武装。7月1日,榆林军分区部队解放绥南扎萨克旗,活捉敌中将盟长和少将保安副司令董国如等。7月28日,陇东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配合主力,第三次解放该分区首府庆阳。8月3日至5日,由独立第1、第2两师组成的北线西进兵团连克安边、定边、盐池三城,宁马守军和三边土匪头子张廷芝向西溃窜。至此,陕甘宁边区老区的全部失地均告光复。其后,北线西进兵团奉命乘胜北上,参加解放宁夏战役。7月7日,伊盟军分区成立,阿拉并巴音任司令员、高如萍任政治委员(8月划归华北军区下属的绥远军区)。8月13日,乌审旗临时人民自治政府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乌审盟军起义主要领导人强娈纲(蒙族)为主席,奇寿鼎(蒙族)为副主席。
  7月26日,中共陕北区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在延安隆重开幕。根据老区已基本上处在和平稳定环境的具体情况和为转入全面建设作准备,会议决定:①利用秋冬农闲季节,在黄龙地区和榆林部分地区实行土地改革;②在老区抓紧土改、整党、评定产量和颁发土地证等工作的扫尾事宜,要求各地及时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把工作重心转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上;③研究制定1950年陕北地区的经济、文教建没计划。
  ①谈判期间,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参谋长喻方皋带部分官兵去包头,解放军亦主动为之让路。该部后来参加绥远和平起义。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