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在边区初步形成——5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五、发行边币与稳定金融
  1941年以前,陕甘宁边区一直以法币为本位货币。皖南事变后,为了解决财政经济困难,发展边区经济,建立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以摆脱法币的控制,在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后,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当机立断,采取新的金融政策,并于1941年1月30日发布了《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明令宣布:从本布告之日起,边区境内停止法币行使。凡藏有法币的,须向边区银行总、分行或光华商店总、分店兑换边区票币行使。禁止私带法币出境,并对出境法币实行准许证制度。这一布告的发布,标志着边区取消了法币作为本位货币在边区流通的地位,这是对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和发动皖南事变在政治上的回应,也是边区政府在1938年6月发行光华代价券后一次较大规模的金融和币制改革。2月15日,边区政府又发出《通知》,指出禁用法币的目的:一是为了促进边区经济自给,限制外货入境,刺激边区生产;二是为了使边区人民免除法币狂跌的损失;三是为了防止法币外流使日、伪军得以套取外汇;四是在政治上对顽固派封锁边区予以有力的回击。2月18日,边区政府发布布告,边区银行发行一元、五元、十元的边币。22日又发布《废止法币实行边币的训令》,指出:“第一,发行边钞是为了建立正规的边区金融制度,逐渐换回光华代价券,使边钞成为唯一的边区通货本位。第二,边钞发行是有限制的,它以盐税、货物税作保证,一俟边区经济回复,边钞就将从法币影响之下解放出来,回到能兑换现金的地位。第三,发行边钞是使人民免受法币狂跌的损失。第四,因为法币停止流通之后,法币在边区的市场就腾出来了,而光华券没有一元以上的,故须发行边钞,以资周转。第五,因为要发行公债,使人民能够认购公债,所以要发边钞。”①《训令》确定了“边币成为唯一的边区通货本位”的政策,目的是要建立边区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摆脱国民党政府的金融控制,保护边区经济。
  但是,在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发行流通行使边币以后,法币并未在边区市场上消失,边币也没有独占边区市场。为了限制与管理法币,推行和巩固边币,边区政府在立法、宣传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别是在边区各地开展边、法币兑换业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42年12月1日,边区政府授权各地银行和贸易局组织货币交易所,先后在延安、延川、绥德、定边、庆阳、柳林等地相继设立了十多个交换所。其中包括边区银行自己办的固定交换所和光华商店及其分店代理的交换所,银行自己主办的流动交换所和临时交换所,银行委托合作社代办的交换所,边区政府饬令财政、税务机关代理的交换所,等等。这些交换所有力地促进了边区边、法币兑换业务,有利于边区金融工作的正常开展。
  禁止法币、发行边币的过程,充满着尖锐复杂的斗争。1941年8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金融讨论会上,分析了边、法币斗争的形势,明确了斗争的方针。根据边币与法币在边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物资交流中心必须联系的客观事实,决定在边区市场上必须坚决禁止法币流通,确保边币唯一本位币地位;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可利用和可限制的范围内,吸收、运用法币,换取边区军需民用,超过其范围就打击、排斥法币。
  经过边区各方面的努力,边币对法币的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货币斗争的主动权转入边区,改变了此前边区对外贸易中不利的局面,延安、关中、陇东货物进口渐趋兴旺,边区物价也无大的波动;二是边币与法币的比价,由1942年7月全边区平均3.25:1元,降到12月的2.1:1元;三是边币信用得到提高,绥德、陇东、关中、富县等昔日拒用边币的区域,人民也渐乐于接受边币,边币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另外,边区政府针对边区各地金融物价波动较大的状况,为了平抑物价,稳定金融,在对外“等价交换”、对内“相对平衡”的方针指导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从根本上解决与缓和社会总供求的矛盾。对边区来说,发展生产,摆脱对外依赖性,无疑是制止物价和比价波动的根本途径。边区开展的生产自给运动,发展公私经济,增加有效供给;实行精兵简政,开展节约和储蓄运动,减少和控制需求,努力实现财政经济从半自给向完全自给的转变,缓解了财政对金融的压力,为发行边币奠定了物质基础;缩小边区贸易因求大于供而发生的剪刀差,节省了外汇,对平抑物价、稳定金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加强贸易管理,争取出入口平衡,掌握物价与比价管理的主动权。同时边区政府加强出入口物资管理,在争取必需品进口、禁止必需品出口、限制非必需品和禁止消耗品进口诸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着手对公私商店进行整顿,遏止了公私商店违反政策、破坏金融法令的现象。
  第三,在金融方面,严明各种金融法规,严禁法币流通和各种货币投机破坏活动;加强外汇统一管理,力图使出口外汇能集中到银行及交换所使用,各地贸易机关配合合作社及农村小商小贩,大量收买农村剩余产品,供给日用消费品,密切沟通边缘区与中心区的经济联系;发展各种货币交换所,便利外贸所需外汇的兑换与供给,同时打击法币黑市,加强银行对货币发行、商品流通及外汇供求的调剂等。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3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77—78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