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九章 第二节 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和延安光复——1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第九章 陕甘宁边区迎接新中国的建立
  第二节 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和延安光复
  一、宜川、瓦子街战役的胜利
  1947年底,经过九个月的激烈作战,西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胡宗南集团及青宁马步芳、马鸿逵“二马”部队损兵折将,战斗力大为减弱,士气低落,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而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更是士气高昂,战斗力大大增强,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1948年1月,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彭德怀在中共中央驻地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了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前委扩大会议,作出了《西北人民解放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指出:西北野战军已由防御转入进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会后,西北野战军前委又于1月29日在米脂县吕家沟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具体讨论和部署南下作战问题。
  1947年秋,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前锋直指陕西东大门——潼关,西安震动。胡宗南不得不将10个整编旅用于豫西地区以及晋南的运城和临汾,企图配合刘峙集团打通陇海线并封锁黄河,确保关中的安全。因兵力分散,胡宗南集团用在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只有17个旅,其主要部署是:对陕北采取守势,将其主力部署于延安以南之洛川、黄陵、宜君地区,以“重点机动防御”布防,企图确保延安,并阻止解放军南进。而当时胡宗南集团唯一可供机动防御的兵力是刘戡的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驻洛川,下辖第二十七、第九十两个整编师。
  针对国民党方面的兵力部署,中共中央、毛泽东及时指示西北野战军,在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后,“向延安、宜川线出击,得手后向该线以南,渭水以北进攻,建立渭北根据地”。根据中央指示,西北野战军迅速作出春季攻势的决策。具体的作战计划是:第一阶段,夺取宜川、韩城、石堡、郃阳(今合阳)四城镇,调动咸(阳)、延(安)公路黄陵、洛川及两侧地区之胡宗南集团一部主力来援而歼灭之;第二阶段,乘胜扩大战果,解放洛河两岸、黄龙山麓各城镇,尔后收复延安,进而解放麟游山区。①
  根据这一作战计划,比较延安、洛川、宜川等处的战略形势,彭德怀认为,西北野战军主要突击方向以宜川最为合适。宜川作为西安通向陕北的要隘,扼守着西北野战军南下的门户,被敌人吹嘘为“关中屏障”。当时驻守宜川城内的是整编第二十四旅旅部和第七十、七十一团,这些部队均为被击败后重新补充成立的部队,战斗力不强。攻打宜川,若能诱调刘戡部队增援,伏而歼之,势必严重削弱胡宗南的实力,同时亦为进一步南下打开局面。据此,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制定了“围城打援”的作战计划,并迅速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批准。
  2月12日,春节刚过,西北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纵队分别从陕北志丹、绥德、米脂、清涧地区南下,16日到达金沙镇、甘谷驿、延长等地集结,第二纵队亦由晋西向黄河禹门口进发,准备西渡黄河参战。2月17日,西北野战军在延长以南的佛古原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讨论战役部署。20日,西北野战军发出宜川战役的“进字第一号”命令,战役的第一步骤是:“夺取宜(川)、韩(城)、石(堡)、郃(阳)四城,并准备各个歼灭可能增援之二十七师及九十师。”22日,各纵队在完成战斗准备后向宜川隐蔽开进。24日,担任攻击宜川任务的第三纵队、第六纵队完成对宜川的包围。第一纵队、第四纵队到达洛(川)宜(川)公路两侧隐蔽集结。至27日攻城部队夺取了宜川县城外围的外七郎山、老虎山、万灵山等要地,将守军压迫于凤翅山、内七郎山及城内。
  面对解放军的攻势,国民党守将第二十四旅旅长张汉初急电西安求援。胡宗南在接到宜川守将的告急电后,一面严令第二十四旅坚守待援,一面组织增援。胡宗南命令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整编第二十七师、整编第九十师共4个旅8个团约2.4万人的兵力增援。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应尊认为西北野战军采用的是“围城打援”战术,提出应绕道增援的建议,但胡宗南自信宜川附近地形险要,工事坚固,野战军无炮,难以攻坚,并且认为西北野战军仅5个纵队,每个纵队仅三四千人,又经连续战斗,伤亡很大,战斗力不强,因而驳回绕道方案。故刘戡率增援部队于26日离开洛川、黄陵,沿洛宜公路轻装前进。27日进抵宜川西南的瓦子街地区。
  对于增援宜川之敌,西北野战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在援敌出动之前的两日,彭德怀等人已经到达瓦子街查看地形,做好歼敌部署。待刘戡援部一出动,根据中共地下情报人员及时截获的有关绝密军事情报,彭德怀在准确获悉刘戡军动向后,针对援敌数量多,战斗力强,尤其是第九十师装备精良等情况,及时作出战略部署的调整,立即命令第三、六两纵队各留一部继续攻宜以诱刘戡深入并严防守敌突围,另外集中原计划用来攻打宜川的第三纵队、第六纵队主力及担任打援任务的第一纵队、第四纵队共9个旅,迅速占领瓦子街、铁笼湾间的两侧高地,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歼灭之。同时,命令已经渡过黄河的第二纵队迅速向圪台镇前进,准备投入战斗。28日,援敌通过瓦子街后继续东进,当刘戡发觉地形险峻易遭伏击后,便派出小部队抢占公路两旁近侧小山梁,掩护沟底大部队行进。部队东进至丁家湾、任家湾地区时遭西北野战军教导旅与独立第五旅的抗击,刘戡自恃兵力强大,盲目判断此系解放军小部队的骚扰,毫不在意,命令部队继续前进。28日夜,援军后续部队陆续通过瓦子街,进入西北野战军的伏击圈。
  29日凌晨2时战斗打响。第一纵队率先发起进攻,迅速占领瓦子街,截断敌人退路。同时第一纵队发现,由于第二纵队路途较远,还没有及时赶到抢占瓦子街南部的高地。一旦这些高地被敌人占领,将无法实现歼灭敌人的构想。第一纵队首长当机立断,命令第三五八旅主力与敌争夺东南高地,该部占领制高点后顽强坚守,接连打退敌人数十次的死命反扑,为第二纵队的到来赢得宝贵的时间。至黄昏前,西北野战军已经四面合围,并逐渐压缩了包围圈。
  3月1日拂晓,彭德怀下达总攻击令。第一纵队沿洛宜公路及其西侧自西向东;第二纵队由南向北;第六纵队主力由东南向西北;第三纵队主力由东北向西南;第四纵队由北向南,同时发起冲锋。激战至17时,整编第二十九军全军覆没。此役俘敌1.8万余人,毙伤5000余人,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自戕,整编第九十师师长严明被击毙。
  3月2日,宜川守军得知刘戡援军被消灭,丧失了战斗力,乱作一团。攻城部队乘胜对宜川守敌发起总攻,同时动员俘虏阵前喊话,残敌军心动摇。当日晚,第三纵队一部由小北门突入城内,并攻占了七郎山,夺取敌旅指挥部,第六纵队教导旅在第三纵队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凤翅山主峰。至3日上午,整编第二十四旅的两个团及地方反动武装全部被歼,俘少将旅长张汉初、国民党宜川县县长高执昌以下官员多人,宜川、瓦子街战役胜利结束。
  宜川、瓦子街战役共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整编第七十、第九十师师部及5个整编旅近3万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西北战场作战歼敌的空前纪录。它粉碎了胡宗南集团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企图,使关中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有力地策应了中原解放军作战。3月3日,中共中央致电西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祝贺宜川、瓦子街大捷。
  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204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